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我市两个家庭当选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示范区:“特色考核”磨砺有为“村官”
辩论赛半决赛结束 十支队伍挺进决赛
修武县:“暖心工程”激发为民“初心”
“朱载堉琴”被发现
图片新闻
辩论赛助力焦作腾飞
今日看点
设立精准帮扶基金 促成企业结对发展
“我为焦作发展献一策” 征集启事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载堉琴”被发现
为目前仅知的朱载堉遗存乐器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杨帆)记者昨日从沁阳市朱载堉纪念馆获悉,一张由朱载堉亲手制作的古琴被发现,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由朱载堉亲手制作并留存于世的唯一乐器。

  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王族嫡世,又称“端清世子”,明代著名的科学家、乐律学家、历学家、算学家,有“乐圣”之称。一生著有《乐律全书》《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瑟谱》等巨著。发明管弦乐器校正方式,并制作了许多管弦乐器。

  今年10月中旬,沁阳市朱载堉纪念馆馆长梁丽红在武汉参加第三届国际音乐考古培训班,与香港大学音乐学院博士杨元铮交谈时,杨元铮谈到自己曾在一部音乐文物著作中看到过有关朱载堉琴的记录,但记不清是哪一部著作了。知道这一情况后,湖北省博物馆的张翔、许倩两位老师为梁丽红提供了一套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电子版,供其查阅。梁丽红和沁阳市朱载堉纪念馆的其他同志一起,逐页查找这套数十本的著作。经过一个多月的查找,12月9日,馆员黄静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甘肃卷)中找到了这张古琴的记录。

  据介绍,这张古琴由朱载堉制作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琴身通长124.5厘米。这张形制为仲尼式的古琴为桐木制作,通体呈深栗色。护轸为卷角饰,两足和弦轸均为红木制成。琴腹龙池上方镌刻篆书诗一首,共16个字,落款为“郑世子”;池下沼上镌刻方形篆书“郑学图书”印章一方;落腹款为“大明万历十年岁次壬午二月吉旦,郑世子载堉按太簇尺造”。这张被定名为“朱载堉琴”的古琴,由甘肃省财政厅于1952年移交甘肃省科学教育馆(甘肃省博物馆的前身),为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①3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