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12月16日,我市召开《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一条激动人心的重磅信息:经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从2017年3月10日起正式施行。
焦作首次立法,剑指北山治理。在这个群情激奋的历史性时刻,我们有必要简要回顾一段历史:2015年7月30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有关决定,我市成为《立法法》修改后全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在首部地方性法规的选题上,我市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急需先立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报市委和省人大常委会同意,最终确定北山保护。今年11月2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条例》,11月3日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11月1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条例》。
就在这个过程中,焦作人民深情关注的北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6月14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发出了铁骨铮铮的誓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北山治理和环境保护;11月16日,北山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污染围城”整治颁奖晚会召开。青山无言,丰碑耸立。北山治理,动真碰硬:全市413个非法采矿点、1028个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和63家到期关闭非煤矿山企业均按照规定进行取缔,19家未到期非煤矿山企业同步进行整顿,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正在积极编制,17270亩土地将通过植树、绿化、复耕和矿山治理等方式逐步实现生态恢复。
《条例》的出台,开启了焦作地方立法工作的序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就我市北山治理和保护工作而言,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政策措施,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带来了全市上下前所未有的行动强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果。《条例》在系统总结北山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把开展联合执法、加强车辆管理、防治扬尘污染、强化监督检查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上升到立法层面,这对于防止私挖滥采等各类违法行为死灰复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北山治理成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条例》的出台,对于巩固北山治理成果而言,意味着长效机制的建立;对于巩固北山绿化而言,意味着规划作用的发挥;对于推进美丽焦作建设而言,意味着北山植被的恢复。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深刻把握,强力贯彻,把《条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北山青山永驻、绿水长流,对于焦作打造“中原养生地”、知名旅游城,影响特别深远,意义十分重大。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