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昨日,记者从市人民医院获悉:国际知名SCI杂志《Liver Transplantation》日前发表了该院普外二区医生李世朋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MicroRNA-17通过靶向Stat3调节自噬促进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1957年在美国费城创办,是一个引文数据库,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同时,它也被称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另外,它也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李世朋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与肝移植工作,科研方向为“非编码RNA调控细胞自噬在肝癌细胞肿瘤形成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细胞自噬在肝移植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近年来,他先后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中华核心4篇、中文核心5篇。
此次在SCI发表的研究成果是关于microRNA调节细胞自噬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表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胆外科与肝移植实践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由于肝外科手术或肝移植需要阻断肝门,会造成肝脏缺血再灌注,从而加重术后肝功能损伤甚至引发肝脏衰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病的发展、肝脏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存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如何保护缺血的肝细胞,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同时更好地保护肝切除后的剩余肝(或供肝),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因素较多、环环相扣、机制复杂的病理过程。而自噬在心、脑、肝及肾脏等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噬是严密调控的细胞内分解代谢的重要途径,涉及细胞亚器和蛋白质的溶酶体降解。但是超过细胞承受范围的刺激,自噬水平会应激性地过于激活,引发自噬性细胞死亡。这项研究发现,小鼠经缺血再灌注处理后,其肝脏组织microRNA-17表达量增加,同时自噬相关蛋白分子LC3与Beclin 1的表达量亦会随之增加,而Stat3表达量减少。microRNA-17表达量增加可加重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同时促进肝细胞凋亡和抑制肝细胞的损伤修复。研究发现,通过以上实验结果,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microRNA-17可以通过靶向抑制Stat3表达,以促进自噬体形成,进而激活肝细胞自噬活性。
据悉,这个项目是市人民医院与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的合作项目,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学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