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 见习记者郭嘉莉)日前,记者随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时了解到,2014年以来,我市以创建河南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为抓手,启动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已编制完成通用基础、服务提供等四大标准体系848项工作标准,初步建立起有焦作特色的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构架。
据了解,行政审批标准化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服务水平、规范审批行为的有力措施。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围绕构建省级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标准体系,我市从权责清单、项目管理、审批流程、裁量标准、服务方式、大厅建设、服务体系七个方面加强标准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权责清单标准化建设。2014年,市政府将市本级各部门承担的718项事权按照行政审批事项、具有审批性质管理事项和服务事项进行科学分类,初步形成各部门权力清单。经过四次精简压缩,市本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由原来的718项压缩到493项。2015年,我市对各部门及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责进行全面梳理,编制了每项行政职权的责任事项和流程图,建立了与权力清单相对应的责任清单体系。通过改革,市直48家单位行政职权由5821项压缩到4318项,压缩减少1503项。
创新审批机制,推进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市政府全面推进“三集中、三直接机制”和“首席代表负责制”。科学归并、合理调整各审批职能部门内设机构职责,统一设置行政事项服务科。市本级保留行政事项的48个单位中,35个单位成立了行政事项服务科,13个单位将审批职能整合到一个科室,实现了各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项目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权力向服务窗口集中。
同时,各窗口单位设一名首席代表,本单位权限范围内的审批事项由首席代表签字办结,实现了审批事项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一次性直接受理、一站式直接办结、一个口直接缴费,基本解决了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复杂的问题。市直48个工作部门共设立首席代表45名。
优化办事流程,推进审批流程标准化建设。市政府对市本级保留的所有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运行流程逐一审核,合并、核减和取消了部分审批环节和前置条件,实现了简单事项即收即办,一般事项“一审一核”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其他事项限定在法定时限的30%内办结。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清理规范,建立中介服务清单管理制度,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共取消中介服务事项68项、调整32项、保留90项。
此外,推行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将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审批、规划报建、施工许可四个阶段,采取“整合流程、一门受理、并联审批、模拟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等方式,实行并联审批,总审批时限由改革前的300个工作日压缩到30个工作日。
提高服务效能,推进服务方式标准化建设。市政府实行重大项目全程代理服务,坚持“自愿委托、免费服务、便捷高效”原则,对省市重点项目和投资额度在一亿元以上的项目全程代理,并明确专人全程跟踪服务,获得了企业和服务对象的好评。而且,我市还推行模拟审批制度,印发了《焦作市建设工程项目模拟审批暂行办法》,在项目尚未完全具备审批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相关部门从未供地时就开始进入审批程序,对项目资料提前进行实质性审查,模拟完成项目审批手续,出具模拟审批文件,待项目用地手续批复后,迅速将模拟审批文件转为正式审批文件,有效提升项目审批效率。
此外,市政府在裁量准则标准化建设方面,注重动态管理和责任追究,杜绝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对行政审批事项和实施情况实行全程动态管理和监管。在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标准化运行模式。在大厅建设标准化方面,建立市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制度,加大投入,调整窗口,增加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审批更快、服务更优”的服务品牌初步形成。
据悉,今年6月,我市被列为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这是在创建省级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的基础上,对标准化体系的整体“拔高”。目前,市政府正在为创建工作作前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