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文物在绿色长廊里讲好“焦作故事”
嘉庆皇帝为他改名字
从2017年1月1日起 市博物馆将陆续推出重磅展览
我市九件作品获奖
图片新闻
我市举行迎新年曲艺专场晚会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物在绿色长廊里讲好“焦作故事”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中国陶仓楼博物馆(焦作汉化文物博馆)设计图。 (本报资料图片)
  山阳故城遗址。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编者按

  12月6日、9日,市委书记王小平、市长徐衣显分别对我市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王小平在批示中说:“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在文物普查、维修、勘探发掘、安全保卫、展示利用、文化名城打造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前实现了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可喜可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加大对文物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保护机构,加大城区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推动文物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全域旅游、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建设创新焦作、富裕焦作、美丽焦作、平安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贡献。”

  我市文物事业提前实现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并非一蹴而就。作为全省的文物大市,近些年来,我市通过整合、盘活文物资源,在夯实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实现了文物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发展,迎来了文物事业发展的春天。

  自今日起,本报将聚焦我市文物事业发展现状,推出文物保护走进“春天里”系列报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看我市文物事业发展新思路。

  本报记者 王玮萱 实习生 马 晨

  焦作,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城而过变得与众不同!从此,焦作人北可登山望远,中可观静水深流,南可赏长河落日。

  然而,其间还有一处令焦作人值得骄傲的美景:在8.4公里长的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总干渠两侧密集地分布着展现焦作古代城市文明的文物资源,其中有两处是“国保”单位——府城遗址和山阳故城遗址。因而,当焦作人立于桥上,观水怀古,凭栏处,一色山水,也是绝美景致。

  市文物局局长邢心田即是观景人亦是造景人之一。12月28日,在市文物局办公室里,他拿着一张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文物分布图告诉记者,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从市丰收路西段始至山阳区新城街道墙南村止,全长8.4公里,分布着从国家级到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文化走廊。代表焦作古代城市文明起源的早商府城遗址在这条文化走廊的起点,代表焦作古代城市文明巅峰时期的山阳故城遗址在这条文化走廊的末端,还有诸多明清古民居、庙宇、名人遗迹等点缀其间。可以说,这条绿色文化走廊就是一部书写着焦作历史的大书。

  据邢心田介绍,目前,我市正全力推进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两侧绿化带建设,让文物明珠扮靓这条绿色长廊,使其成为城市灵魂的安放地,功在当今,利在千秋。

  10年前,在南水北调焦作段文物保护工作全面铺开之际,面对丰厚的文物遗产,我市开始谋划:如何通过整合南水北调焦作段沿线文物资源构建一条绿色长廊?如何以世纪工程建设为跳板促进我市文物事业上档升级?

  随后,市文物部门提出了在这条绿色长廊两侧建立温县太极文化公园、温县徐堡龙山文化公园、博爱金城龙山文化遗址公园、博爱聂村唐墓博物馆,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府城遗址为中心兴建商周古文化公园,市内以祖师庙、玉帝庙、三官庙、王兰广故居、张家祠堂为依托建设具有明清地方特色的城市绿色主题开放式文化公园及以汉代山阳故城遗址为中心兴建山阳文化公园等七大文化主题公园的构想。

  10年后,山河巨变,一条碧带由南向北直抵京津,不变的是我市依托沿线文物资源构建绿色长廊的“焦作梦”。

  近日,市文物局再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南水北调绿化带内的文物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内分布着解放区王褚街道西王褚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新店火神庙,解放区王褚街道东王褚农民政治夜校旧址,山阳区定和街道定和民居,山阳区新城街道玉帝庙、和圣祠、恩村民居、祖师庙、关帝庙、妲己冢,中站区启心烈士纪念地及碑亭等11处文物。

  这11处文物文化内涵丰富。和圣祠里道不尽“和圣”柳下惠的传奇故事;关帝庙内存留的清代乾隆十年乙丑七月所立的碑记中,记述了乾隆十年创建关帝庙的经过;妲己冢旁有一段耐人寻味的狐仙传说。邢心田说,这11处文物是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丰富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是焦作城市发展空间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市文物部门计划将其在原地保护并加以维修,对在主干渠内拆迁的民居,建议在现存绿化带民居院落的范围内复建,作为小型陈列展览馆、书画馆之用,以形成群体景观效果。

  在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沿线众多文物遗迹中,以山阳故城遗址和出土陶仓楼为代表的汉文化元素最具特色,凸显了我市最为繁荣的历史时代。今年11月23日,市政协召开“南水北调焦作段文物保护和利用”月协商座谈会,会上委员们建议,与南水北调总干渠城区段两侧综合开发的定位紧密结合,倾力打造汉文化旅游地标,把陶仓楼博物馆建设纳入山阳故城遗址公园的规划开发中,以陶仓楼为蓝本,整体复原汉代建筑群落,建设“中国山阳汉文化实景园”,借鉴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产业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打造全国唯一汉代建筑文化旅游区,推动我市文化旅游品质的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这11处位于绿化带内的文物与府城遗址、山阳故城遗址两处“国保”单位相依相偎,在时间与空间上相互呼应,共同讲述了一部精彩的“焦作故事”,这对于推动我市发展具有焦作地方特色的全域旅游事业意义重大。

  事实上,不仅在我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城市都瞄准了当地山水、古迹、工程景观等文化资源,努力构建一条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旅游带。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布了《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1000多公里的山水、古迹、工程景观将被串联成一条风景长廊,打造成为“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国家生态战略屏障、历史文化富集地和国家级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

  焦作是这条风景长廊上的耀眼明珠,正凭借文物大市的优势打造专属于焦作的特色文化风景。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