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不知道哪个公益机构在我们小区安放了不少‘爱心桶’,用于小区居民捐赠衣物,但在这样的天气里,雨水把捐赠的衣物都弄湿了。”日前,家住山阳区太行街道华盛社区中森家园的马女士致电《焦作晚报》新闻热线3909990反映。由于“爱心桶”缺少盖子,而且没有专人看管,让爱心打了折扣。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SWUST-News火兴月:放置“爱心桶”的初衷是好的,体现了群众之间互帮互助的善意,但“爱心桶”无人看管不仅会使捐赠者寒心,也会影响困难群众得到帮助,既然“爱心桶”存在,就不要让它形同虚设,一定要让它发挥作用,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好事办好。
@刘林1503:善始善终才可称之为善事,既然公益机构要做善事,就应该把“爱心桶”设计好、管理好,否则,不仅会浪费资源,更会践踏人们的爱心。
@谢宇婷swust:用“爱心桶”收集衣物,在寒冬里传递爱心,无疑是充满正能量的行为。笔者希望相关负责人及时为“爱心桶”装上盖子,让爱心衣物干净无损,让困难群众的寒冬温暖一点。
@不知潇湘在何处:无盖的“爱心桶”暴露出相关机构在工作中存在问题,虽然没有盖子的“爱心桶”也能装衣物,但遇到雨雪天气足以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爱心衣物被雨淋湿,居民不慎将烟头扔进“爱心桶”。对此,相关机构要切实做好配套工作,对“爱心桶”使用情况加强管理,真正把善事做实。
@江苏日月江南:“爱心桶”缺盖子,使居民捐出的衣服受到雨淋,这说明“爱心桶”在设计方面存在缺陷,相关机构应该正视这一缺陷,及时改进,避免公众的爱心打折扣。
@小帅哥Peterwang:窥一斑而知全豹。“偷懒”的管理者必须为“泡汤”的爱心衣服埋单,希望更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不让公益事业“掉链子”。
@百合边走边看:献爱心不是施舍,如果人们把献爱心当成仍废品,那么,即使捐献爱心物品,也得不到人们的尊重。
@细数青山望蓬莱:人们为什么不把“爱心桶”放在遮风避雨的地方呢?
@晓平王:公益事业不能流于形式,公众的爱心需要呵护,希望相关部门早日安装桶盖,让“爱心桶”温暖你、我、他。
@唐爱雷:个别人利用人们的爱心,把回收到的旧衣服打包销售,牟取暴利,这样的事件在全国已经曝光多起。把回收到的旧衣服赠送给困难群众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活动组织方必须在相关部门注册备案,“爱心桶”不知何人放设、没有桶盖无人看管,出现这些情况不免让人对其背后的管理方产生怀疑,希望相关部门能好好调查一下。
【下期话题】
学历与创业之间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报告是基于一项对全国1767所高校的43万余名在校或刚毕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学生学历越高,创业意向越低,非重点高校大学生有更强烈的创业意愿,或许因为中国高学历者的创业机会成本相对较高。为什么学历越高的人,越不愿意创业?为什么越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越不愿意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学历与创业的关系的确有一些尴尬。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