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古装片的人都知道,剧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节:剧中人物咳嗽时,向手帕或手心吐出“鲜血”,往往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那么,这种症状到底是什么病?该怎样救治呢?昨天,在市中医院急诊科,记者正好遇到这样一个病例。
患者前一天突然呕血,被紧急送到市中医院急诊科。科主任张军锋立即带领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了静脉输液止血,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抗休克治疗。同时,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加速止血。之后,根据患者吐血鲜红、心烦善怒、寐少梦多等症状,判定患者为肝火犯胃型上消化道出血,以丹桅逍遥散为其清肝泻火、和胃止血。
说到中医紧急救治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张军锋介绍:“按照目前医学上的定义,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都属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中医学认为,凡是血液由胃和食道而来,经口吐出的称为吐血,也叫呕血。这类病症来势凶猛、病情急重,随时可出现亡阴、亡阳之‘脱证’,危及生命。《诸病源候论》《灵枢·百病始生篇》《金匾要略》等古代医著中,对此病都有记载和详论。”
随后,张军锋翻出一些病例,继续解释:“中医的核心是辨证施治,优势也是辨证施治,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也是如此。你看,这位患者属脾虚不摄型吐血,症状为吐血暗淡、绵绵不断、时轻时重、体倦神疲等。我们救治时采取归脾汤治疗,以益气健脾、养血止血。这位患者属胃中积热型,症状是胃脘热作痛、恶心泛呕等。我们以泻心汤为其清胃泻火、凉血止血。这位患者属气血衰脱型,吐血、便血比较严重。我们及时采用独参汤、生脉饮,为其益气摄血、固脱回阳,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张军锋介绍:“中医诊治上消化道出血,一般遵循血证论治,看患者的症状属于吐血还是便血范围,吐血多由食道或胃而来;便血则要分清近血和远血,近血不属于上消化道出血,远血则属于血在便后者,或在小肠或在胃。另外,不论吐血还是便血,都要辨清寒热,若寒热混淆,就会加重病情。对于吐血,中医认为由热邪而致,治疗多以降逆清火、凉血止血为大法;便血则多由脾胃虚寒、气虚不能统摄、阴络损伤所致,治疗多以益气摄血为主。再者,中医治疗血证,还要辨清标本,出血之现象是标证,出血之根源是本,治疗大出血之时,首先治标,血止后再治本。治疗中小量出血,则可标本兼治,一方面迅速止血;另一方面针对原发病,制止出血。”
作为市中医院急诊科负责人,张军锋自豪地说:“救治吐血、呕血患者,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有上面介绍的辨证分型,还有疗效较好的仙鹤草膏、四红丸、大蓟散等经方、验方。另外,中医针刺疗法、穴位贴敷法、敷脐疗法等也十分有效,还有云南白药、参三七粉、大黄粉等中成药。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现在还可以通过内镜,对出血灶喷洒药物直接止血,常用的有云南白药、参三七粉、复方五倍子液等。所以,中医在紧急救治消化道出血方面,还是有很多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