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前不久,市人民医院骨科三区经过多方论证,谨慎实施手术,成功地为一位来自市福利院的近百岁老奶奶接骨,让老人避免了保守卧床治疗带来的风险。
2016年12月13日18时,市人民医院骨科三区接到市福利院的电话,称有一位骨折的近百岁老奶奶将来这里住院治疗。放下电话,骨科三区主任王忠仁立即安排值班医生、护士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工作。很快,这位老奶奶被送到医院。经初步检查,老奶奶属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还有高血压病史。由于老奶奶年龄较大、病情危重,并患有耳聋,无法进一步沟通,也无法进行详细检查。对此,王忠仁马上安排先对老奶奶进行镇痛、活血化瘀以及右下肢皮肤牵引等方面的治疗。然后,王忠仁紧急组织全科医生商讨治疗方案,并反复强调:“老年髋部骨折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骨折。”
对于王忠仁的这种说法,一些医护人员不太明白。王忠仁解释后,大家才知道。原来,骨折对于一般患者来说,已经是一次创伤较大的打击,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老年人髋部骨折,主要是指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这个部位的骨质在全身部位中流失是较为严重的,所以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发生的骨折。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首先,全身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有时还会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其次,如果选择保守治疗,患者在卧床期间会忍受长期疼痛、肢体肿胀、活动障碍等痛苦,且往往会导致老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大面积褥疮且反复感染、反复尿路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即使痊愈后也极有可能彻底丧失活动能力,只能依靠轮椅生活。据统计,老年人髋部骨折后,采取保守治疗的话,一年内死亡率高达36%。这正是医疗界将老年髋部骨折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重要原因。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全身健康状况非常差,并有合并基础疾病的近百岁老人,如果进行手术,其风险很高,老人很有可能下不来手术台。
面对难题,王忠仁带领骨科三区医疗团队反复商议后,根据已经掌握的技术,决定及时进行手术,争取让老奶奶早日下床活动,获得新生。不过,手术方案刚一公布,就遭到市福利院领导和老奶奶亲属的坚决反对,大家一致认为风险太大。不过,在听了王忠仁详细的病情介绍和多方面的利弊分析后,他们最终同意了治疗方案,并表示愿意与医护人员一起努力,争取让老奶奶拥有高质量的晚年。
手术前,骨科三区医护人员进行了细致的术前准备,并请麻醉科医生会诊,积极开展术前评估。手术开始后,麻醉科主任张占军亲自为患者施行椎管内麻醉。最后,在严密监护下,骨科三区医疗团队成功地为老奶奶平稳施行了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后第二天,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老奶奶成功地下床活动。虽然患者腿部的肌肉力量还达不到受伤前的标准,需要在别人的搀扶下才能行走,但脸上灿烂的笑容让所有在场的人都露出了舒心的微笑。老奶奶不停地说:“你们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日前,这位老奶奶已经拆线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