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明霞)市工商系统12315指挥中心日前发布2016年消费警示,汽车、家用电器、电信服务等成投诉热点。
2016年,市工商系统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12973件,其中咨询11291件、申诉1577件、举报105件。目前,该中心已处理申诉157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3.41万元。
2016年消费者申诉的基本状况为:商品消费申诉889件。其中,涉及交通工具类的266件,占商品消费投诉量的29.92%,居第一位;电信服务类的142件,占服务消费投诉量的20.64%,居第二位;日用百货类的161件,占商品消费投诉量的18.11%,居第三位。服务消费申诉688件。其中,涉及居民服务的181件,占服务消费投诉量的26.31%,居第一位;涉及电信服务的142件,占服务消费投诉量的20.64%,居第二位;涉及修理维护服务的139件,占服务消费投诉量的20.20%,居第三位。
交通工具的投诉连续两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商家不能随车交付或拖延交付车辆合格证,造成车主不能正常挂牌;消费者支付定金后提不到车,或提到的车型与其预订的车型不符;强制购买保险;售后维修技术差、价格不透明、配件只换不修等。
家用电器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商家夸大宣传产品性能、优惠活动等,误导消费者选购商品;商家及售后承担“三包”责任时避重就轻或无故拖延,拒绝履行“三包”义务;商家送货安装不及时,安装时收取高额材料费或安装不专业等。
在服务消费领域,预付卡消费已成为新的投诉热点,增长态势明显。投诉较多的行业集中在购物中心、超市、洗车行、美容美发店、洗衣店等领域,主要有以下问题:经营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消费者卡内剩余金额无法正常使用;部分经营者转让经营权时,故意隐瞒消费者消费信息,没有将消费者未消费的余额转让给新的经营者,新的经营者对原来消费者的剩余金额不予认可;个别经营者吸收大量消费者的预付款后,将负责人更换,让消费者重新付款才能继续消费;个别经营者以各种理由诱骗消费者提前付费,一旦消费者付费后想要退款,经营者就以消费者违约为由,不予退款。
电信服务类投诉一直是服务类投诉的热点,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套餐资费不明确、告知不翔实引发消费者误解;部分套餐资费条款设置繁杂且不易理解,个别销售人员对收费宣传解释不规范、不到位,有的甚至夸大宣传、片面宣传;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更改消费套餐;商业短信多,通话及上网效果稳定性差;一些智能手机因软件设置问题,往往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联网、漫游,从而产生大额数据使用费用,但电信运营商未进行善意提醒,强制收取所产生的费用,致使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宽带接入不顺畅,申请办理容易但安装使用难,网络出现故障维修服务迟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