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金融之窗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狠抓党建工作不放松
为贫困家庭献爱心
开展刮刮卡抽奖活动
用敬业描绘精彩
“恐年族”不过是自寻烦恼
聚会的喜与愁
涉嫌歧视的“云南游”背后有何猫腻
信用卡发卡量突破七万张
通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聚会的喜与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快过年了,各种各样的聚会邀约纷至沓来,不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要坐在一起聊天吃饭。近日,一项调查显示,51%的受访者经常参加聚会,45%的受访者很少参加。41.5%的受访者认为“6个人以上就是无效聚会”,33.6%的受访者不同意,觉得人越多越热闹,玩得更高兴。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苏懿谅谅谅:多一些高质量的人际社交,少一些拼酒的热闹。

  @工程师-作家-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聚会就图个心情愉快,与人数的多少无关。

  @缪岳威:少数人的聚会往往比更多人的聚会更为快乐和有效率。人越多,越容易分成几个小群体在同一个环境里自嗨。毕竟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人太多并不能很好地保持沟通。同时,若是工作聚会,高效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青天123ab:聚会是为了联络感情、促进圈子的融合,超过一桌的聚会只会是组织者面子的事,对于参与者来说只对本桌人印象深刻,交流也最真诚,所以小范围的聚会更有效。

  @唐爱雷:人多、人少的聚会都参加过,也都能接受,心里偏爱人少的聚会。人多的聚会以吃喝玩乐为主,有时会因拒绝大量饮酒而尴尬;人少的聚会以挚友间交流感情为主,几个人坐在一起,聊过去在一起的日子,也聊分开后各自的生活,越聊越加深彼此间的感情。

  @单建华江苏:还是要把握好度吧。聚会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友谊联络感情,过多的聚会不仅起不了正作用反而是反作用,这就得不偿失了。

  @水晶小草:逢年过节与同学朋友聚会乃人之常情,但如果不加选择地参与过多的聚会,不仅浪费钱财与时间,而且大吃大喝对自己身体健康也有害无益。合理选择聚会对象,少参加胡吃海喝的聚会,多陪陪父母与亲人,过一个温馨的春节。

  @阿七若丹:不管人多人少,只要是有意义的聚会就值得参与;反之,就是无端浪费感情和时间。

  @风开季节:如今的聚会实在太多,认识的、不认识的……似乎难以招架。虽然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但是,这么多的“泛泛之交”,聚会结束就不再联系,又有什么意义?参加聚会,贵精不贵多!

  @一更时分:聚会,其实只是一个方式,让大家有机会坐在一起,相互熟络、了解,所以,人数不能太多,而且要有共同的爱好、兴趣,否则很容易“话不投机半句多”,没有任何的交流,浪费时间,浪费感情,倒不如不去参加呢!

  @刘霞科大新闻系:就我个人而言,喜欢6人左右的聚会,并且参加的都要是较为熟悉的人。太多人在一起聚会,不能顾及周全,并且也会有太多不熟悉的人,相处总会有些尴尬。聚会本来就应该是放松自我,这样一来反倒没有达到聚会的目的。

  【下期话题】

  “求1分”

  在过去几天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广东佛山一学生一张用表情包答题,并写下“老师,我不会做啊,我已经尽力了,给我一分回家过年吧”的卷子,在佛山阅卷老师的社交网络上流传。该卷子出自某校高二文科数学科目,是一道压轴题,而被难倒的学生用表情包“求1分”的卷子并非个案,还有的卷子出现雷人答案,比如“搜一下你就知道”。对这些答卷方式,老师表示,这说明如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参加考试的心态也平和,不过这样的答案因为没有达到得分点,“1分也不会给”。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