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日渐临近,原本是家人团聚、美满和睦的美好佳节,却因为高涨的人情消费、攀比之风,让不少年轻人沦为“恐年族”。
(据《劳动报》)
“恐年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早在2011年春节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上千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77.2%的人表示身边存在“恐年族”,其中20.6%的人发现身边这样的人“很多”。被调查者中,41.1%的人认为自己就是“恐年族”。全国网友票选出的过年最纠结的事:过年花销、春运拥堵、家人逼婚、无颜归家等。
几年过去了,每年春节前夕,“恐年族”总会一再被提起。诚然,有很多年轻人会因为经济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应酬压力等,让本该放松的春节,被种种“压力”覆盖,没有快乐可言。而一些中老年人也同样“恐年”,伺候子孙辈,还要张罗一大家子吃团圆饭,再加上春节连日走亲访友、迎来送往,人累心也累。
如此一看,“恐年族”好似成了一个社会现象,好似春节成了一种“负担”,还有何快乐可言?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春节前,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陆续返乡,与家人团聚。尽管在外面混得不咋样,没有挣多少钱,也没有当上多大官,但是老家的门依旧敞开着,这里有父母亲人的牵挂,有着团圆的期盼。
一定意义上,“恐年族”不过是自寻烦恼。“高消费”不假,而过年了不就是图个消费得乐呵吗?聚会多不假,能推掉的推掉,多陪陪家人,也未尝不可,不想去的聚会没人会强迫你去;同学们聊天互相攀比会有,不过不妨多想想自己拥有的,心态平和些,如此就不会烦恼;有些尴尬的催问,一笑了之又何妨;多帮父母做饭,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尽管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人、家庭经济条件不同,但要知道,春节本身就代表着幸福、快乐、祥和、团圆。一些烦人的应酬,一些烦心的工作,一些成败的忧虑,完全可以抛到脑后。辛苦了一年,能够“放下”才会有所“收获”。自己的假期自己做主,用团圆、亲情、欢乐化解一切烦忧,这个春节就是快乐的。
一些事情想得太多,就会增加烦恼。因此,春节并不可怕,也不至于“恐归”。过得好不好,全凭自己。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更何况“团圆”二字值千金。所以说“心态很重要”,这个春节,不妨少想些、放开些,给自己的身体和心情放个假,和亲朋好友一起享受快乐与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