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家住博爱县金城乡北里村的侯民,从外地返乡后自主创业成立了蔬菜合作社,从事蔬菜种植和销售。在建冷库和大棚时,资金问题成为合作社发展的拦路虎,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及时发放4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解了侯民的燃眉之急。如今,侯民的蔬菜合作社每天向我市提供10吨新鲜蔬菜,合作社的年销售额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增至目前的千余万元,实现了产业规模化、销售多样化,吸引带动了更多农村返乡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据了解,去年,我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合计7804笔,发放金额约7.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1670万元,扶持9840人自主创业,带动24599人实现就业。
扶持农民工创业
实施精准扶贫
去年,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和地方实际,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因地制宜,加大对特色种养殖、农业深加工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该中心扶持返乡农民工侯民创业的惠民事迹,去年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河南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
为实现精准扶贫,按照产业扶贫、项目带动的原则,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联合河南沃菲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孟州市槐树乡岩山村、源沟村实施了光伏电站精准扶贫项目。“由光伏企业作为实施单位,采取‘专业合作社+村委会+贫困户’的模式,利用创业担保贷款资金,为农村贫困人口建设规模化光伏电站,利用发电收益,尽快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该中心负责人说,目前已开始实施首批省级贫困村光伏发电项目,确保试点贫困村尽早实现脱贫。
完善优化机构建设
实现制度程序统一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去年,我市进一步规范创业担保贷款的管理制度、办理程序、申请资料,实现了制度统一、程序统一、资料统一。
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去年1月,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与邮储银行焦作市人民路支行共同组建为民服务大厅,设置政策咨询、工商信息比对、社保信息核查、银行征信查询、登记受理、勘查核保、担保服务等多个窗口。通过对服务机构的优化调整,该中心搭建起集办理信息化、窗口标准化、服务高效化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贷款人办理贷款由原来1个月跑4次缩减到10个工作日跑2次即可完结,工作效率提高了1倍。
窗口体系前移至基层。从去年8月29日起,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马村区和中站区3个受理窗口和位于我市城区的中国银行、中旅银行、邮储银行等各经办银行网点的创业担保贷款咨询服务窗口正式启用,申贷人员可就近到这些地方的对应窗口咨询、办理创业担保贷款业务。
受理服务窗口的前移,极大地方便了偏远地区返乡创业人员及贫困人员就近、尽快办理业务。受理、咨询体系的建立,在全市形成网络化、系统化创业担保贷款受理服务体系,群众可就近选取任何一个窗口或网点办理相关业务,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
简化办事程序
降低担保门槛
为了简化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前期的办理流程,从去年10月起,我市在各城区开展了创业担保贷款免社区推荐试点工作,在各城区选取2个点(位于城乡接合部且申请人员较多的社区或街道)作为试点,取消社区推荐环节,相关申贷人员不再到社区盖章,可直接到我市所有创业担保贷款受理窗口办理相关手续。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该中心取消了由担保人工作单位出具并盖章的担保人证明(申贷人已经领取并盖章的担保人证明继续有效),改为只需本人填写并确认的担保人承诺书,且不再加盖担保人单位任何公章。
为了破解农村创业者担保人难找问题,下一步,我市将探索利用农村“三权”解决农民创业的担保问题,尽力为创业者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