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腾讯发布《2017微信春节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今年春节除夕至大年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数达到460亿个,同比去年增长43.3%。据《焦作晚报》报道,2016年我市男用户人均发微信红包1480.2元,女用户人均发微信红包817.1元。
微信红包为什么成为当今社会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和用户习惯?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它发挥了连接人与人情感的纽带作用。古人云: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红包名为抢,但你永远不知道能得到多少,即使抢到几分钱,也欣然接纳,不觉得划不来,因为红包是好朋友发的,所以抢红包抢的是那分情谊,不是钱。反过来,你发的红包,抢的也都是关系不错的朋友,与你心理有隔阂的人是不会抢的,除非对方希望通过抢红包的形式拉近与你的距离。这样,微信红包就成了一条友谊的纽带,一种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领导自费为下属发红包是微信红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反四风的时代背景下,领导逢年过节通过发微信红包向下属表示感谢和关怀,是一种新型精神按摩,是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微信红包虽小,凝心聚力的作用却不小,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当然,任何事都不能太过分,媒体不是报道过有的人光抢红包不发红包,被别人看不顺眼最终发生口角甚至动了拳脚的事吗?笔者以为,喜欢在微信里发红包、抢红包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心态,一是不攀比,不因别人发的红包金额比自己发的大而自卑,量力而行;也不因自己发的多抢的少而气恼,一切随缘,说到底不过是参加一场游戏,千万不要纠结于自己是赚了还是赔了。二是把握分寸,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抢红包上,以免影响工作,甚至引发事故。据报载,2月3日晚,广西桂平市一位车主边开车边用手机抢红包,结果因分神而发生交通事故,车子撞入路边民房,所幸无人员伤亡。这种极端事例固然罕见,但工作时抢红包的人并不鲜见,不仅无法保证工作质量,而且埋下安全隐患。
从最初的节日红包到后来的红包打赏,发微信红包已不再是一个借助节日营销的行为,而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笔者以为,作为连接人与人情感的纽带,微信红包有其积极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