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金融之窗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推广扫码取现初见成效
建行焦作分行一般性存款突破150亿元
图片新闻
召开“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
中国诗词路在何方
别让美好心愿变成“飞来横火”
劝架标语很直白也很有效
中旅银行微信支付功能成功上线
入不敷出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快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中国诗词路在何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里,《中华诗词大会》也许是最火的电视节目之一。在这个节目中,不仅一些诗书满腹的诗词达人走红,而且也引起了人们对中国诗词的追捧和喜爱。但是,也有家长质疑:为什么高考只占6分的中国诗词默写,却要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背?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工程师-作家-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诗词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意识到这点,就不会对高考诗词只占6分而质疑了。

  @露丝独特: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只占6分”是对待诗词过于功利化的思想,从而让语文教学落入“工具理性”的陷阱。从冷落古代诗词演绎成热追古代诗词,将会涌现大批“武亦姝”,不仅掌握古代诗词,还能出口成章,汲取营养,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享受诗意人生。

  @水晶小草: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多学点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而且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那些说高考中古诗词分数少而要学生花大力气背那么多是得不偿失的看法,是过于急功近利了。高考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文化修养则伴随我们一生。

  @不知潇湘在何处:中华诗词凝聚着历代文人学者的智慧结晶,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提升人们的思想,学生背诵古诗词不应该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因为死记硬背是无法感受和领略诗词的魅力的,也提高不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希望教育部门合理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传承和弘扬中华诗词的工作。

  @更努力先生:学知识不能以考试为前提啊。

  @落雪怎无痕:古诗词博大精深,意境优美,多掌握一些能提高大家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而且会终身受益,但有些人和高考联系起来,质疑才占6分却要花大把时间来背不合算,真是大错特错了。

  @晓平王:理想虽丰满,现实却骨感。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随之起舞,又能怎么办?如果将大把时间花在背诵古代诗词上,其他课程怎么办?教育体制不从根本上去改革,其他的变革都是“治标难治本”。

  @细数青山望蓬莱:单单就中国诗词高考只占6分而言,如果没有对诗词的积累和对诗词的理解,想拿到6分也是比较困难的。

  @范佳富童鞋:背诵诗词,阅读经典,要算“大账”,其不只是高考6分,还事关文化底蕴,人生修养。同时,教育部门也要合理引导,适当增加诗词歌赋在考试中的分值。

  @z531312762:占高考6分的诗词可以增加人生文化的厚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高考单薄的6分相比,百年人生充满了文化魅力就显得更加有意义。

  @李琴-SWUST:中国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高考试卷上,诗词默写仅占6分,这也是中国诗词不被重视的表现。因为历史原因,中国出现了文化断层的现象,而背诵诗词是弥补这种断层最有效的方法。用高考分数去衡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本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亵渎。

  【下期话题】

  一件事毁掉一座城?

  丽江最近不太平静。先是春节前曝出有女性游客被恶意毁容,春节期间又有游客在某餐厅遭遇殴打。根据当地警方的通报,前起案件中的施暴者已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而后起事件中的打人者也已被行政拘留并处以罚款。应该说,出现这样的糟心事儿,无论是对丽江美景心向往之的外地游客,还是对丽江形象惜之如金的当地公众,都感到愤慨。有人表示,身为丽江人,更加痛恨肇事者,呼吁将打人事件与丽江旅游区别看待,切莫因为一件事毁掉一座城。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