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挥毫泼墨写人生
“破茧”只为重生
市硬笔书法家协会 举办作品交流会
沁阳市图书馆大讲堂开讲
我市首家县级非遗展厅建成开放
葛兰诵读文化节河南选拔赛 将在我市举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挥毫泼墨写人生
——访焦作籍国画家甄延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张闻评

  中国山水画发展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绵延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画家,他们不断丰富着山水画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不断建立起各种绘画表现技法和艺术风格,焦作籍国画家甄延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近日,借甄延平回焦小住的机会,记者采访了这位活跃在北京国画界的翘楚。

  甄延平,河南省焦作市人,中国壁画学会会员,1998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2009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高级研修班,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壁画展和美术展,作品《飞天》入选中央美术学院壁画展。国画作品《大愿》入选全国第二届壁画展,该作品以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对汶川地震中逝者的思念与祝愿,成为国画作品中极为罕见的精品,引起首都同行的广泛关注。

  甄延平告诉记者:“我自幼喜爱绘画,12岁拜老艺术家张懋、常胜为师,学习中国画。14岁时多幅作品发表于《中学生》《语文报》《中国青年报》等期刊上,之后又跟随多位艺术家学习。青年时期,长年生活在太行山南麓的云台山中,从事绘画研究,拜大自然为师,领悟绘画艺术的真谛。在外写生时,被祖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和博大精深吸引,这也为之后的绘画艺术道路确定了方向。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后,研修国画和壁画,师从于候一民、李化吉、戴世和等先生。”

  甄延平的作品汲取了前人的笔墨精华,在写生中陶冶胸中的丘壑,做到了既不拘泥于古人,又不追逐于时尚,凭借着自己的感悟和积累,在反复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和绘画风格,这一风格博得了相关专家的青睐和广大书画界朋友的认可。

  他的山水画宜青则青,宜淡则淡,在零星的点染之中将季节特征不露痕迹地现于笔端,展现出一个可观、可行、可游之地,夏之苍翠、秋之淡然,尽显纸上,气势磅礴而意境悠远,其作品风光隽秀、气象清幽……这样的山水带给人的是无限的惬意,疏解身心,陶冶性情。

  甄延平说:“直接在墙壁上作画的壁画艺术是先人的一种创造,也是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表现形式。然而,这种文物级别的绘画形式是一般人难以欣赏到的。”对壁画有着多年研究的甄延平推出的壁画复制品就让人在国画中欣赏到了原作的精髓,也感受到经典文化所展现的巨大吸引力。

  在甄延平的代表画作《大梵天王》中,将这一源于中国古代皇家寺院中的绘画极品,以国画的笔墨和精细的线条使之得以艺术再现。画中对大梵天王形象的细腻刻画、对身边宫女形象的雕琢都让这幅展现着艺术美感的画作成为书画界关注的热点。此外,这幅画作对原作精髓捕捉也让他的扎实功底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甄延平深入生活,注重学习传统却跳出了传统,强调写生,注重感悟,在真山真水中寻找灵感,其作品极富激情和感染力。”首都书画界有关专家如是说。

  下图为甄延平。 (本报资料照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