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允安
是怎样一种选择,让他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只身来到矿山?是怎样一种信念,让他放下名校大学生的架子,投身煤矿一线?
焦煤集团赵固二矿抽采队副队长、今年29岁的秦志强,凭着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用火热的青春激情诠释了80后“高知矿工”的花样年华。
河南省煤炭系统技术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平煤神马杯”第五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采维修电工组优秀参赛选手、全国煤矿建功立业优秀大学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是对他工作态度的阐释与注解。
“到自动化程度高的采煤一线去,那里才是我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地方。”2011年7月,刚从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的秦志强,怀揣着扎根矿山的梦想来到赵固二矿,主动要求到综采一队综采机电维修工岗位接受锻炼。
此时,该矿正进行河南省首个采高最高、支架工作阻力最大的6.5米一次采全高综采设备的联合调试工作。站在系统复杂、技术先进的设备面前,秦志强暗下决心,一定要驯服这只“巨兽”。工作中,他经常跟在厂家人员后面请教技术问题,认真记录关键步骤,并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资料,反复翻阅综采电气设备说明书,将设备部件型号和参数牢记于心。随着6.5米一次采全高综采设备地面和井下联合试运转成功,他的业务技能也实现了飞跃。
2012年6月份,11050综采设备由于电阻值过大经常报警,不能正常运转。秦志强检查后,迅速判断是开关受潮的原因。他卸下相关零件到井上烘干之后,问题迎刃而解。同年7月,矿上安排秦志强带领其他9名大学生负责11021工作面综采设备地面安装、调试工作。在安装任务进入倒计时,他的安装团队碰到了截割电机和摇臂齿轮连接处的离合器无法安装到位的难题。为查找原因,秦志强带领大家加班加点,将齿轮拆了换、换了试,并对离合器柔性轴进行细致地测量分析,将轴表面花键倒角进行打磨,增强导向性,最终顺利装好了离合器。
经过21天的拼搏,11021工作面综采设备顺利实现地面联合试运转,较计划提前2天。因表现突出,秦志强先后被聘任为该矿机电队技术主管、综采队副队长。为使他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他于2016年8月份被矿上聘任为抽采队副队长,转战矿井瓦斯治理岗位,从而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随后的工作中,秦志强整天琢磨如何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主持或参与10余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7项成果被焦煤集团收购。2012年,赵固二矿成立了以秦志强为带头人的“大学生创新工作室”。
在秦志强的带动下,该矿先后有100多名大学生员工加入“大学生创新工作室”,通过横向交流、专业培训、导师带徒、自学钻研等形式,全面提升了大学生员工的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共完成各类创新成果200余项,其中96项被成功转化应用。
记者手记
秦志强不善言辞,面对记者的提问似乎有些紧张,常常用几个字简短地回答。虽然声音不大,但他的每一句话都透着坚定与执着。
从工友的话中,我们或许更能了解真实的秦志强。“他干活认真执着,不怕苦,不怕累,虽然是区队的领导,但工作中都是自己冲在前,常常一天工作12个小时,问题不解决不愿意下班。”该矿机电班班长宋在旗说。“秦志强8小时之外都在刻苦钻研新技术,作为一名‘高知矿工’,他进入角色快、水平提升快,是矿上技术创新的领头羊。”该矿抽采队队长高磊说。
自强者不息,用心者卓越。29岁的秦志强,用如火的激情在煤海描绘出属于自己的青春画卷。这画卷虽不波澜壮阔,却值得每一个人临摹、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