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今年春节,沁阳市常平乡山路平村村民马俊霞过得特别开心。为啥?因为节前她参加了平顶山富进民实业有限公司在村里组织的服装加工技术培训,年后即可到该公司设在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了。
去年10月底,在沁阳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牵头下,常平乡与平顶山富进民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巧媳妇投资协议”,共同在山路平村、簸箕掌村、前和湾村建设“扶贫工厂”,春节前培训基地的缝纫机设备安装到位,60余人接受了服装加工技术培训。不仅如此,沁阳市申报的“缝纫机进家入户促增收”等扶贫项目也在积极进行中,马俊霞和乡亲们以后在家里就可以进行服装来料加工了。
与马俊霞一样开心的,还有西向镇解住村的吕彩霞。吕彩霞的丈夫几年前去世,因两个孩子正上学,她不能到外地打工,生活比较困难。去年年初,经县、乡两级相关部门多方努力,好怡茶饮公司在该村设立了分装车间,吕彩霞终于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每月能收入2000元左右,生活也随之改善了。
培训技能、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助力脱贫,这是沁阳市在实施扶贫攻坚行动中采取的重要举措。沁阳市农业局局长廉二虎说:“扶贫攻坚的关键在于精准施策,只有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工作中,我们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
发展产业助脱贫。该市在常平乡山路平村和山王庄镇张庄村实施了野生皂刺嫁接改良项目,在柏香镇南西村和崇义镇西苟庄村创建了食用菌栽培基地,在紫陵镇后庄村和常平乡前和湾村引进了服装加工项目,在紫陵镇范村培育了猕猴桃种植与加工产业……一系列扶贫措施带动该市162户438人脱贫。值得一提的是,该市通过引进茶叶加工项目,已在西向镇解住村安排3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平均每人每月收入在1800元以上。
促进就业助脱贫。一是开展精准转移就业培训。该市人社局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性强、实用性强的培训;该市扶贫办组织开展了“雨露计划”培训;该市残联利用残疾人扶贫基地培训相关人员。二是搭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平台。该市组织超威、永威、天鹅型材等55家企业为贫困户搭建就业平台,深入20个贫困村,举办精准扶贫招聘会25场,1670名贫困群众通过劳务输出、企业对接、推荐安排等形式实现就业。
鼓励创业助脱贫。该市创新小额创业贷款模式,出台《沁阳市脱贫攻坚贫困户创业担保贷款实施细则》,与邮政银行、江南村镇银行对接,拿出700万元作为保证金,争取两家银行为贫困群众提供3500万元的创业贷款,贫困户只需三户联保,即可申请到10万元的创业贷款。目前,该市已为18个贫困户拿到创业贷款180万元。
争取政策助脱贫。该市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16年,该市整合资金2972万元,组织相关部门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及排水沟修筑、安全饮水、产业发展、就业培训等项目73个,有效改善了部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为贫困户脱贫解决了资金和技术难题。
政府兜底保脱贫。该市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3249名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群众进行生产生活救助;为380名符合慢性病条件的贫困群众办理慢性病认定,为139名贫困群众办理大病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补偿。此外,该市撬动市场力量,与保险公司合作,并出资近30万元购买“精准贫困户人员小额意外伤害保险”,降低了群众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概率。
2016年,沁阳市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落实社会兜底、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使528户贫困户共计2102人实现脱贫,5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