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媒体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微新闻公布
党报托管运营政府部门微信平台渐成趋势
看《焦作日报》又添新途径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青龙峡景区 将推出峡谷寻宝活动
关注本报微视频 就看《E周播报》
“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
内急之事
让公共自行车成为城市风景线
世相漫话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公共自行车成为城市风景线
□付凯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栏目记者走访发现,本是方便市民出行、低碳环保的公共自行车出现在郑州街头后,似乎有些“水土不服”,不仅车子被人随意丢弃、遭人损坏,而且人们存放公共自行车时,也经常因有碍市容等原因,遭到城管发难,一系列问题让很多市民感到骑行之路异常艰难。

  在笔者看来,投放公共自行车是一件便民、利民的好事,既低碳又环保,是让“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实现“无缝对接”的有效举措,让很多市民出行时多了一种选择,较好地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其实,让公共自行车在城市畅行无阻,不仅是城市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城市的文明线,如何维护好、运营好这类公共交通设施,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市民的素质。租车系统可以智能管理车辆的借和还,却无法保证车辆完好无损,让公共自行车不受损坏,目前还要靠广大使用者自觉爱护。笔者希望大家都爱护公共自行车,按规定借还,不将公共自行车据为己有,一旦发现故障,立即打电话告知管理者,对不文明的骑行者进行说服教育,从自身做起,号召更多人爱护公共自行车。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上一些人把公共自行车当成了自己赚钱的工具,打着看车的旗号向骑行者索要“看车费”,钱虽然不多,但这样的行为让人厌恶。公共自行车并非个人财物,不需要某些人如此“热心”参与管理。其实,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相关部门的工作出现了漏洞,要及时补齐管理上的短板,让公共自行车管理更加科学有序。

  此外,主流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逐渐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相关部门要完善公共自行车的配套管理,只有这样,公共自行车才能在城市里行得更远,融入一座城市的文化之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