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栏目记者走访发现,本是方便市民出行、低碳环保的公共自行车出现在郑州街头后,似乎有些“水土不服”,不仅车子被人随意丢弃、遭人损坏,而且人们存放公共自行车时,也经常因有碍市容等原因,遭到城管发难,一系列问题让很多市民感到骑行之路异常艰难。
在笔者看来,投放公共自行车是一件便民、利民的好事,既低碳又环保,是让“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实现“无缝对接”的有效举措,让很多市民出行时多了一种选择,较好地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其实,让公共自行车在城市畅行无阻,不仅是城市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城市的文明线,如何维护好、运营好这类公共交通设施,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市民的素质。租车系统可以智能管理车辆的借和还,却无法保证车辆完好无损,让公共自行车不受损坏,目前还要靠广大使用者自觉爱护。笔者希望大家都爱护公共自行车,按规定借还,不将公共自行车据为己有,一旦发现故障,立即打电话告知管理者,对不文明的骑行者进行说服教育,从自身做起,号召更多人爱护公共自行车。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上一些人把公共自行车当成了自己赚钱的工具,打着看车的旗号向骑行者索要“看车费”,钱虽然不多,但这样的行为让人厌恶。公共自行车并非个人财物,不需要某些人如此“热心”参与管理。其实,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相关部门的工作出现了漏洞,要及时补齐管理上的短板,让公共自行车管理更加科学有序。
此外,主流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逐渐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相关部门要完善公共自行车的配套管理,只有这样,公共自行车才能在城市里行得更远,融入一座城市的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