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极拳的套路来看,要想练好太极拳,要注意头部、躯干、上肢和下肢的动作要领,特别是上肢包含了肩、肘、腕、手等关键部位,因此上肢的动作练习更要得法。”2月18日上午,在市体育馆,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世传人、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家杨建平说。
在练太极拳时,特别强调松肩沉肘(也叫沉肩垂肘或沉肩坠肘),这到底有什么要求呢?“松肩沉肘就是肩关节要向下向外松开,肘关节要向下沉坠。松肩和沉肘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做到松肩沉肘,才能运动自然。”杨建平说,肩肘关节通顺,内劲才能达到掌指。如果肩肘受到障碍,便会影响内劲运用,从而影响周身协调。
《太极拳拳论》讲,转关在肩,折叠在腕。也就是说解脱擒拿,内劲运动在胸腰,通过肩肘,力达手腕,方能解脱。杨建平介绍,在习练太极拳时,要注意肩关节的松弛,有意识地向外引申,使劲逐渐拉开下沉;两肘则要有下垂之意,以起到护肋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使腋下留有大约一个拳头的空隙,以利于手臂自如旋转。手臂上下左右旋转,虽然要求轻灵,但不可漂浮和软化,要力争圆满,做到轻而不浮、沉而不僵。
关于腕的动作要领,杨建平介绍,陈式太极拳有坚腕、坐腕、折腕、旋转腕等多种变化,是随着动作的需要和身法的协调而变化的。如搂膝、懒扎衣、单鞭等招式应是坚腕;掩手肱拳、云手、当头炮等招式应是直腕;抱头推山、六封四闭等招式应是坐腕;懒扎衣转六封四闭和高探马的过渡动作应是折叠腕。“但是,不论千变万化,必须结合身法,以中气运行而变化,既要使腕部灵活多变,又要使腕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绝不可为了花哨好看而变为浮漂软化,失去腕部的掤劲,这样在推手时就容易被对方拿住手腕而受制。”杨建平说。
“陈式太极拳很重视手的作用,从手形讲,主要有掌、拳、勾三种,皆以心运手、以手领肘、以肘领身。”杨建平一边表演太极拳中的不同手法一边说,陈式太极拳对掌的要求是瓦拢掌,就是拇指与小指有相合之意,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微向后仰,五指均轻微合拢但不可用力,掌心要虚。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有顺有逆,在手上表现也有所不同。如在做逆缠丝时,拇指领劲向外按,内劲由拇指到食指、到中指,依次贯注指梢;在做顺缠丝时,小指领劲向里合,内劲由小指到无名指到中指,一直合于拇指,都是随着手臂的旋转依次贯注指肚,也就是力达指梢。
陈式太极拳的握拳形式是以四指并拢卷曲,指尖贴于掌心,然后拇指卷曲,贴于食指与中指中节上,握成拳形,但又不能握得太紧。对于这一点,杨建平说,如握太紧会使整个手臂与半侧身体肌肉的紧张度增加,变得僵硬,内劲不能顺利达到拳顶。“陈式太极拳的勾手就是五指合拢腕部勾住放松,不能形成死弯。如用力死勾,会使腕部与臂部僵直,失去灵活,阻碍经气循行。勾手可以锻炼腕部的旋转,含有叼手、擒手与解脱擒拿的方法,在套路练习中对勾手的动作意义不可忽视。”杨建平说。
名师档案:
杨建平,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世传人、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家、中国焦作陈小旺太极拳术研究会会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协会焦作办事处主任、国家武术一级裁判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自幼随陈小旺、陈小星系统习练陈式太极拳、器械、推手,师出名门,数十次获得国家级大赛冠军。
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jzrbgxb@126.com,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13569191591,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