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原文钊 通讯员乔永立)孟州市大定小学和第三幼儿园的建成,将极大缓解城区适龄学生入学压力;陵区小学班班通教学设备、标准化实验室、图书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大大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给农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特色学校建设……近年来,孟州市借力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东风,围绕“城镇学校增容提质、农村学校补齐短板、不断优化师资配备、学校建设彰显特色”四个关键点,全力打造优质教育新高地。
为进一步缓解城区适龄学生的入学压力,该市制订了《孟州市优化城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城镇中小学建设发展规划(2014~2018)》,在城区分别规划建设大定小学、文公小学、河雍小学、河阳小学等8所学校、幼儿园。目前,河雍小学和第二、第四幼儿园已先后投入使用;投资2000万元的大定小学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将于今年投入使用,第三幼儿园已完成主体工程验收,预计今年可投入使用;文公小学和河阳小学也已完成相关手续的办理,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该市积极将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陵区、滩区的“薄弱学校”倾斜,先后投资近3亿元,对该市农村的“薄弱学校”实施校舍维修改造、教学仪器设备补充更新、实验室升级改造、操场食堂改造、多媒体设施班班通等五大工程。同时,投入资金1900余万元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目前,该市已建成班班通教室942个,班级覆盖率接近100%;配备教师办公用电脑1574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以100M光纤形式接入互联网络,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为不断优化师资配备,该市建立了教师及时补充机制,按照“总量控制、余缺调剂”的原则,将公开招考和招聘的教师充实到农村“薄弱学校”,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同时,该市认真落实“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积极开展新课程、教育技术能力等培训工作;积极推行“四本五研”制度,在校长中实行听课笔记、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学校管理“四个本”制度;在教师中推行以“研读教科书、集体备课、课前说课、全员优质课、写教后反思”为主要内容的“五步教研”活动,向管理要质量,以教研促提高,有效提高了该市城乡学校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均衡了师资配备。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而特色发展则是强校的必由之路。在办学水平大力提升、师资队伍得到加强的同时,孟州市将实施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抓德育就是抓质量”的教育理念,坚持一月一个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该市积极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广“两操一舞”,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学生成立各类兴趣小组,通过开展运动会、艺术节、散文大赛、唐诗节、合唱节、戏剧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如今,在孟州市的“教育版图”上,越来越多的新建城镇学校和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都显著提升,为该市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