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谨防生态保护红线沦为“橡皮筋”
如何看待“毕业不急”
世相漫话
强力保障人民健康 着力提升幸福指数
员工打盹被开除,问题出在哪儿?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3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力保障人民健康 着力提升幸福指数
——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这样干
作者:本报记者 刘 婧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核心提示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2017年是全面贯彻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健康焦作建设的关键之年。今年,我市卫生计生工作重点抓什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市域综合医改试点市建设,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市级医院建设项目,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新的一年面临新的挑战,也孕育新的希望。市卫生计生委敲定卫生计生工作思路:全面落实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推进“十大项目”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以狠抓落实为主旋律,突出重点,牵引推动,着力在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计生服务管理、公共卫生保障、医疗服务监管、基层人才培养、中医药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开创卫生计生改革发展新局面。

  聚力新目标,展现新作为。市卫生计生委确定了2017年的任务清单,着力为我市加快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狠抓“十大项目”建设

  实施城市公立医院资源优化整合,达到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实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进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推动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老龄社会的能力,着力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市级重点发展学科、市级重点学科和市级重点培育学科建设,力争在下一周期省级学科评审中,建成1~2个省级重点学科、4~6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打造6~8个区域医疗中心。

  实施远程医疗资源共享工程,通过互联互通的医疗协作服务体系,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夯实基础。

  加强免疫规划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建设,通过创建数字化门诊和免疫规划示范县(市)区,使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做到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制度健全、公示规范、接种安全、资料完整。

  抓好乡村两级卫生计生资源整合项目,提升乡村两级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能力。

  实施居民健康医疗一卡通(居民健康卡)项目,更好地方便群众就医。

  实施省级示范卫生监督机构创建项目,加快执法机构整合融合,倾力打造示范品牌。

  加强中医提升工程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全市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成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100个标准化“国医堂”,建成率达到90%,力争50%的基层医生轮训一遍,每名医生掌握5~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力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抓好市域综合医改试点。出台市域综合医改实施方案,组织重点推进,为省域综合医改全面展开获取经验。坚持市县联动,强化“三医联动”,加快县域医疗联合信息化建设,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快形成“县带乡、乡管村、县联市”的医疗协作模式,促进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

  持续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通过成立城市公立医疗管理委员会,设立管委会办事机构,政府落实办医责任。充分尊重医务人员劳动成果和辛勤付出,在核定公立医院工资总量上与其他事业单位区别对待,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

  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政府办医管医责任,健全政府投入机制。制订并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合理核定县级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实行按病种付费为主、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步骤,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优化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在医疗总收入中的比例。持续推进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完善药物集中采购监管机制。落实药品耗材分类采购机制,推动建立全市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新机制,加强采购、配送、使用全过程监管。落实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规范用药行为,强化处方点评结果应用,重点监控采购量大、价格不合理及辅助用药等品种。加强特殊人群基本用药保障,促进基本药物公平可及。

  夯实卫生计生基础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拓展深化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积极搭建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的基层用人平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流向基层。认真落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持续推进各级在建、新建卫生项目建设,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力度,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发展,着力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结合焦作实际确定焦作市区域医疗中心。

  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以做实、做细现有项目为原则,以儿童、妇女、老年人、流动人口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做好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管理和监督考核,推动建立绩效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机制。创新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工作,确保医疗临床用血安全。

  注重医学科技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实施新一轮焦作市卫生计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积极争取省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科卫协同,推进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加快卫生科技成果转化,继续实施卫生与健康适宜技术推广。

  提升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开展卫生应急示范单位、综合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加强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应急装备储备,加强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应急培训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卫生应急队伍自我保障、综合协同和应急处置能力。

  持续提升信息化支撑作用。完成全市县级以上医院与区域平台的数据对接工作,部署区域卫生APP ,部分业务线上运行。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提升全市医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院和市级医院视频会诊系统的融合。

  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引进资金、人才、技术,打造合作交流平台,加大管理和技术人才输出培训力度,深化对外高层次科研合作。

  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力度,提高免疫规划规范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能力,强化疫苗采购供应和接种安全管理。抓好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加大结核病防治力度;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治,加大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力度;切实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和管理工作;继续探索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模式;继续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强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工作;完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业务管理。

  深化妇幼健康服务

  持续推进计生服务管理改革,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落实“两非”违法机构和人员失信惩戒机制。积极推动人口健康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人口计划生育信息质量。

  全面改善妇幼健康服务。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深入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持续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继续实施婚前保健,坚持计划生育手术免费服务,坚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开展省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

  加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保障力度。加强协调督导,促进奖励假的落实。开展“健康家庭行动”、幸福家庭示范创建活动。扎实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

  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和社会融合工作。推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县市创建工作。加大产业集聚区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指导力度。继续开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动态监测调查,优化升级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完善卫生计生法治体系

  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扎实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评选活动,进一步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落实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严格规范文件制发程序,搞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法治建设,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规范审批行为,整合审批职权,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能;落实行政职权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做好动态调整和公示工作。引导和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依法执业内审制度。建立完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互通机制和“双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推进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强化综合监督执法,督促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落到实处。督办打击“非法行医”等重大案件,依法查处违法生育。实施重点监督抽检,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稽查和执法案卷评查。推进以手持执法终端为主要内容的监督信息化建设,推动监督信息公开。

  做好做强中医

  进一步完善中医医院服务功能。加强市中医院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启动第四批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申报、评审工作,确定第四批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建成在当地有影响力的重点专科。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继续做好第五批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工作,开展中医药护岗位技能竞赛和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中医病历书写和处方书写比赛。做好基层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完成县级中医院临床骨干培训,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中医住院医师培训和农村订单定向生培训等工作。做好第四批中青年名中医的评选工作,以名医效应带动我市中医的发展。

  打造中医文化。突出抓好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工作,积极推进各县(市)区活动开展。继续开展焦作中医药文化科普大讲堂活动,推进焦作中医药文化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工作,组织开展好中医药文化与科普建设,编辑出版中医药文化科普读物与宣传手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