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 阳 城 上一版3
瑶池队里春风细(国画)
青龙峡:山水课徒稿(组诗)
公 示
游青龙峡欢饮得句
春雪三首
雪天忆旧
既生亮 何生懿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3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既生亮 何生懿
——闲话诸葛司马之高下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张剑峰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他指挥的赤壁之战,谈笑间,曹操的80万大军灰飞烟灭。可是,面对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诸葛亮,却是羡慕忌妒恨,留给后人的,只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

  然而,面对司马懿,诸葛亮“光复汉室”的一次次北伐,都被司马懿的“拖字诀”折磨得精疲力竭,无可奈何,最后命丧五丈原,只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悲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命运亦然。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在诸葛亮和司马懿身上,翻版成了“既生亮,何生懿”的魔咒。

  让我们来看历史。

  诸葛亮在蜀汉权倾朝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刘备托孤时,要他的儿子对诸葛亮以父事之。刘禅也称诸葛亮为相父,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因此,对于集绝对权力于一身的诸葛亮,既是“北定中原,光复汉室”的顶层设计者,也是战争的直接指挥者。于诸葛亮而言,眼前只有一个敌人——曹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北伐,手段也只有一个——武力征讨。诸葛亮在蜀汉,谋可成局,计可得施,无君王之羁绊,无同僚之猜忌,天马行空,恣意挥洒。

  反观司马懿,在曹魏夕惕若厉,举步维艰。

  曹操对司马懿一开始就放心不下,临死还告诫子孙“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和其孙曹叡视司马懿不过是一介老臣,总是且信且疑。而在朝中,曹真、曹休这些皇亲,陈群、华歆、王朗这些重臣,主政朝纲。司马懿虽不时被委以重任,却时时遭满朝戒心,卫了国,杀了贼,不是立刻被削去兵权,就是镇守边陲不得入京,总不能掌管三军,进入权力核心。此等处境,纵使司马懿有三头六臂,其抱负也难以施展。在司马懿身旁,总闪着窥视的眼睛。在司马懿身上,总套有防范的枷锁。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恣意挥洒的诸葛亮没能战胜举步维艰的司马懿,“既生亮,何生懿”的魔咒,能解除吗?

  司马懿知道:魏之患在蜀,而不在吴,防蜀甚于防吴。司马懿知道:魏强蜀弱,坚守不出,以逸待劳,则蜀必败。司马懿知道:功高不仅震主,也会引起同僚忌妒。司马懿知道:一旦大胜,同僚忌妒固非小事,主子猜疑则更可怕。他也深知:无所作为,则有可能被黜还乡,永无出头之日。于是,他隐忍退让,匿锋藏芒。既不能让人认为他无足轻重,又要在和诸葛亮的对决中有所斩获。

  如此受风箱气、吃夹板苦的司马懿,能不让诸葛亮嫉恨吗?

  面对诸葛亮,司马懿赢不能完胜,输不能溃败;攻不宜蛮攻,守不宜愚守。这种分寸、这种尺度,庸常之辈是驾驭不了的。诸葛亮六出祁山,粮草是决胜的短板,粮吃完了,就得收兵。所以,诸葛亮追求的是速战速决,而司马懿则“坚壁拒守”,等待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果。在司马懿的谋略里,不仅要挫败诸葛亮,征服蜀国,还要吞并吴国,一统天下。他的胸怀,要比夺取几座城池、取得几场胜利远大得多。

  知己知彼的司马懿,掌控诸葛亮命门的司马懿,能给诸葛亮致命一击的司马懿,诸葛亮能不“死而后已”吗?

  在冷兵器时代,除了君王将帅的因素外,战争是兵源的战争、兵器的战争、粮草的战争,但归根到底是国家实力的博弈,司马懿深谙此道。年少时期的司马懿就“慨然有忧天下心”,因而他的谋略,大都是决胜负、定乾坤的大手笔。他认为:“灭贼之要在于积谷”,把军屯制度当作“经国远筹”并躬身力行,果然“国用丰赡”。同时,大兴水利、冶炼铁器、兴办军务,使曹魏政权国富民强,兵精粮足,无论诸葛亮何时来犯,都“待贼有备”。与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决战,他认为:“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破之必矣!”结果正如司马懿的预言。他认为:孙刘联盟不是铁板一块,一条计策便让孙权袭荆州、杀关羽,拆散了吴蜀联盟,改变了三国的政治格局,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和三国归晋的进程。

  充足的粮草,精良的兵器,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等不起”的诸葛亮和“忍得住”的司马懿,没有开战,胜负早已成为定局。

  更有趣的是祁山对阵时,司马懿告诫诸葛亮:“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实乃肺腑之言,可惜诸葛亮心里只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北伐。小国寡民却穷兵黩武,国贫民弱却一意孤行,等待蜀汉的,只有亡国了。

  “放眼三国,胸怀天下”的司马懿和“不识天数”的诸葛亮,才是“既生亮,何生懿”的真正注解。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