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二版)引进创新人才。树立“不求所有、只求所用”人才观,全面落实“1+6”人才制度,确保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000人以上。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大力培养领军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制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创建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推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从实体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全面推行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实现网上全公开、网下无交易。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与县(市)区财税体制,优化利益共享机制,调动各级积极性。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加强国地税合作。加快财税智慧云平台建设,推进社会综合治税。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企业产权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企负责人选拔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启动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加快推进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方式,积极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试点。
深化农村改革。落实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持续深化水利、供销社等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研究设立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
同时,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健全经济统计制度,推进环保执法、文化体制、盐业等改革,真正使改革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破解难题的制胜法宝、惠及民生的最大红利。
(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四城联创”,探索符合焦作实际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加快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突出抓好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是全面启动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及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征迁安置、绿化带建设等工作。二是强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三是开工建设中原路项目,年底前力争开工焦温快速通道(西环路)。四是开工建设东海大道项目。五是协调推进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等在建项目,争取南太行绕城高速、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六是开工建设苏蔺水厂,年底前建成主体工程,力争府城水厂早日开工建设。七是加快太焦铁路、焦作站南广场和南站房建设,谋划推进南太行旅游观光铁路项目,强力推进焦济洛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八是完成大沙河生态治理主体工程。九是推进新河商务区尽快进入实质性建设。十是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
着力提升中心城市承载能力。深入推进中心城区三年改造提升行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完成北部山区等重点区域规划设计。统筹开展城区道路新建改建、燃气、供电、供热、供水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世行贷款绿色交通项目。加快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建成2个海绵型公园、10个海绵型游园。加快马村、中站污水管网建设,抓好雨污分流管网、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厂运行。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升城市应急避险能力。完成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市容秩序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市政设施改造,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大力实施县城建设提质工程。推动县城建设提质、提速、提效,沁阳、孟州、武陟要加大步伐,走在全省前列。上半年所有县(市)完成城乡总体规划修订编制,同步完成总体城市设计,年底前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各县(市)要统筹地上与地下建设,规划推进供热、供气等重点城建项目,加快实现城市化提升。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大城市功能的电商小镇、文化旅游小镇、健康养生小镇、商业休闲小镇,力争每个县(市)新培育1~2个特色小镇。
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示范引领、梯次推进,推广“老家莫沟”经验,开展“四美乡村”建设,确保全市30%的行政村达到宜居乡村标准、10%的行政村达到美好乡村标准,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幸福。
(七)强力实施环境治理,筑牢生态立市根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市,加快建设美丽焦作。
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硬措施,统筹开展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实施污染治理提升工程,确保实现PM10、PM2.5浓度稳定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持续上升。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确保4个省控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标,保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前期工作。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污染源监管,开展好土壤环境治理修复试点工作。持续抓好北山治理和“污染围城”整治。严格执行《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面推进北山生态恢复,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巩固“污染围城”整治成果,做好场地清理、绿化美化、开发建设等工作。
推进节能减排。做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工作。继续开展“四个一批”专项整治,大力治理火电、钢铁、水泥、碳素、陶瓷等重污染行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广清洁能源,加快“气化焦作”建设,全面完成清洁煤替代工作。出台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推进商砼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规划建设,引导建筑行业与市场转型升级。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园,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实施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提升行动,加快省级国家储备林基地试点市建设,完成森林资源培育21万亩。启动4个高速出入口提升改造、人民西路绿化和城东公园建设,完成绿色廊道建设。高标准编制全域水系规划,谋划实施一批水生态项目,做活水经济、做大水文章。
(八)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投入,办好民生实事,提供更公平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把“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因人因地施策,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完成2.3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让群众享有更充分的就业。实施就业服务提升行动,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去产能企业分流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三大群体就业工作;加快创业型城市建设,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新创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
让群众享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医疗费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实现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制度的完全融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0元。落实好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深入推进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将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城乡低保月人均财政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不低于250元、142元。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让群众享有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映湖路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韩公教育园区中学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支持河南理工大学争创一流学科,焦作大学、焦作师专等提升办学水平,努力让学子们享有更优质的教育。大力推进市域综合医改试点市建设,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市级医院建设项目,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好百姓文化超市、舞台艺术送基层等惠民工程。努力做好太极拳申遗相关工作。推进新档案馆前期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体育场馆开放水平,建成一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申创全国武术之乡、省级体育产业基地。
让群众享有更和谐的社会环境。深化平安焦作建设,做好做深做细社会治理工作。以“七五”普法为载体,加强法治宣传,树牢法治理念,加快法治焦作建设。积极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力争3年时间在全市推开“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深化打击违法犯罪行动。强化四级平台作用,深入推进“三调对接、四级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深入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健全公共应急体系,依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让焦作更加安定团结、更加温馨和谐、更加幸福美好。
积极支持驻焦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加强外侨、对台、统计调查、审计、地震、史志、援疆等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上深刻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坚定紧跟核心,把讲政治、敢担当、重操守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在焦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具体工作中,全市政府系统要围绕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深入开展以“质量、效率、法治”为要求的落实年活动,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再大困难也不变,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践行新的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自觉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紧密结合焦作实际,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任务落实等各方面各环节,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推动新实践,实现焦作在新起点上有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提升行政效能。坚持一流标准,对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做到目标明确、节点清楚、标准具体、责任到位,达到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兑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优化发展环境,开展企业家日活动,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坚决做到“有事必服、无事不扰”,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创造焦作质量,打造焦作效率。
(三)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主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四)砥砺严实作风。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准则》《条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持续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专项治理,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强化责任担当,改进绩效考核,完善督查制度,健全激励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发政府系统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小康的新篇章。
各位代表!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新目标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加快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让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