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论述2017年财政政策时,李克强强调:“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与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许多被人广为传颂的“金句”一样,“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无疑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瞩目、值得点赞的一大“金句”。据一位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介绍,与此前那些“金句”类似,“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也是总理在报告起草修改过程中“亲自加上的内容”。
“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之所以成为公众广受关注的“金句”,当然不只是因为这是总理“亲自加上的内容”,而更在于这一“金句”生动贴切地诠释和传递了本届政府节制权力、关注民生、关切民瘼的善政理念,而且,它也是我们准确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我们从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在“节用”还是“裕民”方面,无论是在去年工作总结还是在今年工作部署中,“坚守‘节用裕民’”都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贯穿报告始终的大量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政府承诺和行动。
在“节用”方面,报告不仅强调“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而且进一步承诺“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并且“深入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倒逼沉淀资金盘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每一笔钱都要花在明处、用出实效”。
而在“裕民”方面,报告中的内容更加全面具体。比如,要求“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大幅降低非税负担”,包括“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等;再比如,要求“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承诺“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等。
“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以政府“节用”来实现“裕民”,通过“政府坚持过紧日子”让百姓过上更加宽裕的好日子,这不仅是“裕民”之道,也是富国强国之道;不仅是治国理财的正道,更是治国理政的正道。有道是“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善政者,恤民之患、除民之害也”。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节用裕民”正道,及其所昭示的进一步“裕民”的前景,我们显然有理由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