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媒体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国两会太极拳申遗建议 在我市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微新闻公布
市总工会开展法律知识竞赛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等你来晒女神范儿
女性维权、先进典型等宣传专题引关注
残疾人免费乘公交应全国“漫游”
招学生,还是招家长?
治理“车窗抛物”在严而不在重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3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招学生,还是招家长?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网上晒出一张图片,内容是广州某私立学校的一个电子屏显示:“本校只招收父母是本科以上学历之家长。”显然,电子屏上的信息有语病,大家搞不清这所学校究竟是招学生还是招家长?为了求证这件事的真假,有网友登录这所学校的官方微信,发现里面真的有一则招收小学新生的通知,而在备注栏注明:新生父母要有本科以上学历。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风开季节:把孩子的入学与家长“捆绑”在一起,说到底,是学校没有端正教学态度,没有理解教育的意义和初衷,在这样环境下读书,家长怎能放心。

  @kellykeron:用家长的学历来决定孩子能否入学,无疑令教育的公平性受损。教育,应该一视同仁,给所有孩子相同的机会,不然,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樊耀文微博:如果招学生而要求家长是本科学历,未免有些“血统论”。不拘一格招学生,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zi色feng铃:无论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招生信息首先应该做到准确、合乎常理。招学生要求家长的学历,本身带着歧视偏激,教育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苛求家长学历可见这所学校出发点不纯,有关部门至少应督促该校在办学理念方面作出整改。

  @阿七若丹:该校的招生条件真是无稽之谈,除了涉嫌歧视以外,想必这个学校的管理者是完全不了解我国教育法的核心内容,即便是私立学校也不该放下该有的教育理念,狭隘到这般地步。如此招生看似提高学校的品位,实则有损学校的形象,实在得不偿失。

  @万里箐空:学校把学生家长的学历作为招生标准肯定不妥,学校招生设立条件,不能违背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想以“高标准”提升学校的学生质量,实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不仅影响到招生进程,而且会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清静晓梅:孔子说“有教无类”,无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首先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错误的,其做法令人费解。我个人认为,无论这所学校的出发点是什么,我都投其反对票,不赞成这种做法。

  @益昌人:平等接受教育是每个学生的权利,学校要求新生父母要有本科以上学历,不仅有违公平,涉嫌歧视,还违背教育规律。私立学校虽然有招生的自主权,但不能人为地抬高入学的门槛,应该对要求入学的学生一视同仁,才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露丝独特:作为一家私立学校,其在招生时设置一定的条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此条件表现出赤裸裸的歧视,有违教育工作者“有教无类”的理念,实属不该。

  【下期话题】

  文化类综艺节目火爆

  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信”形式带给人全新感动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最近,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火爆,体现出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同时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这样的现象恰恰反映了当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缺失”的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