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和)记者从3月4日召开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市民政部门今年进一步巩固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由240元、132元提高到250元、142元。
兜底保障工作具体包括: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落实衔接方案,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兜底脱贫作用。有序开展低保对象复核认定,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阳光低保”。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加强医疗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高救助水平。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提高临时救助资金使用效益。落实《河南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全面开展特困人员排查认定,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精准识别社会救助对象。开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年度绩效评价,建立完善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发现和报告机制,加大主动救助和源头预防工作力度,继续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寻亲工作,创新开展救助工作。加强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着力解决长期滞留人员中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救助管理机构落实“六必须、六不得”要求,全国寻亲网推送率和长期滞站人员DNA采集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