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名为《神奇一甲在哪里》的配音视频在微博上走红。该视频串起了《疯狂动物城》《飞屋环游记》等十余部热门动画片的场景,并以播音主持专业必须要参加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全新故事背景,经过南京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演绎,变成了一段爆笑版的“普通话一级甲等奋斗史”。短短时间,该视频播放量已超2000万次。
(据《扬子晚报》)
颜值与声音,都会很“有戏”。这部被网友誉为“播主抢了剪辑和编导饭碗”的短片,除了展示蒙太奇效应的神奇外,亦展示了专业配音者的技巧。这让人联想起另一个有关配音的话题:不少观众看了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后表示,“季冠霖声音虽然好听,但总感觉似曾相识;再听她为白浅配音,总能感到扑面而来的一股‘甄嬛风’”。
“配音姐”季冠霖的日常工作,足以让人窥见当下中国“IP剧”产业链上的诡谲:有人统计了季冠霖2016年的工作表,感觉她的档期和线上的“小花旦”“小鲜肉”一样满:一年下来,总共有29部作品,平均每8个工作日就要完成一部作品,这其中还有很多五六十集的电视剧。《锦绣未央》里的唐嫣、《放弃我抓紧我》里的陈乔恩、《孤芳不自赏》里的杨颖……季冠霖马不停蹄,多戏“穿越”。
与之对应的是三个问题:一则,“数字小姐”未必是传说。“流量明星”凑剧集的现象,在当下的影视剧生产流程中,已是司空见惯。很多演员不记台词,只会念数字,却以天价片酬挤占创作成本,此般乱象正是“演技不够配音凑”的重要原因。二则,“配音姐”独霸荧屏的现象,说破的还是时下配音领域的孱弱。即便是优秀配音人员,每集收费也不过千儿八百元,相较于动辄百万元起步的演员价码,这成本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也是明星动辄喜欢“钦点”配音大咖的客观原因。更重要的是,中国配音艺术界青黄不接,早不复上世纪“译制片热”年代的红火。当年的童自荣、乔榛、丁建华、邱岳峰等人,声音角色和本人形象都让粉丝们“傻傻分不清”,甚至在当时综艺晚会上,表演配音片段和唱流行歌一样令人拍红了巴掌。而眼下,“配音姐”季冠霖一人成功的背后,却是整个配音行业的寂寥。
千人一声,终究令人审美疲劳,但这不是一个配音演员的原罪。“IP剧”雇“水军”刷好评成行业潜规则的现状,迟早要遭遇观众的“臭鸡蛋”和“烂番茄”。对于剧集来说,配音的二度创作再好,终究也不是“一白遮百丑”的速效“美肤粉”。流水的“IP剧”,铁打的“配音姐”。对于那些连嘴型都对不上的“霸屏演员”,就算投资方花钱买乐呵,播出机构难道就不能整理一份禁播“黑名单”吗?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