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海边身亡留遗书的新闻引起众多网友关注。据半岛都市报报道,3月11日,青岛一位60岁老人被发现在一处海滩上身亡,裤兜里的遗书写着,他被一家保健品公司坑了,“从去年至今,硬骗我买了6万余元保健品,说让我和老伴可到西安、巴厘岛等地旅游,至今一个地方也没去,产品也没拿到多少……”这之前,已经有不少老人如此“中招”。现在,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就叫“坑老保健”。2015年,央视曝光的一起保健品坑老案件,涉案金额就高达千万元。“坑老保健”屡禁不止,祸害老人。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苏懿谅谅谅:“坑老保健”是专挑老年群体下手,针对此情况,一方面要加强老年人的防范意识,不贪小便宜,不轻信保健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保健品市场的整治力度,对保健品的相关手续和销售方式严格把关。
@东山谢氏:奸商防不胜防,因为法律的惩治手段不够严厉,所以奸商敢于挑战法律底线,而且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老年人的智力已逐步趋于退化,身体健康也越来越糟糕,哪里能抵挡住“坑老保健”的各种诱惑呢?要让老年人不受骗,让“坑老保健”没市场,关键要靠政府部门加强科普教育,让科学保健观念深入老人心。
@不知潇湘在何处:某些推销商利用老人渴求健康长寿的心理,使出各种花招诱使老人购买所谓的保健品,导致老人失财又失健康,着实可恨!除了要严打这些“坑老公司”,整顿保健品市场,老人自身也应该增强防范意识,要理性地认识保健品,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正规商场购买国家认证的保健品,避免掉入“坑老保健”的圈套。
@悠然阿朵:“坑老保健”屡屡出手并得手,说明从制售到监管都有漏洞,还需要相关部门重拳治理。
@我本真善良:无孔不入的骗子固然可恶,但是一些老人也是爱贪小便宜,都是过来人了,还不懂得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吗?屡屡上当受骗,也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平凡丑人:“坑老保健”迎合的是老年人的空虚心理和对健康长寿的担忧,再加上当下子女远离父母,年迈的老人缺乏亲情沟通和识别真假应对的能力,保健宣传的夸大效应,法律打击的乏力,这些都是造成“坑老保健”出现的原因。
@芳心云天:祸害老人的“坑老保健”之所以屡禁不止,不仅是因为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更体现出子女及家人对老年人关心不够、社会对其关注不到位,同时还有不法分子心存侥幸大打法律擦边球,以至于执法难、难执法。我们应该全民皆兵,加大关注老年人的力度,增加对老年人的关心热度,老年人更应该提高自身的防骗强度。
【下期话题】
揽客靠“嚷”?
在一些车站、码头、出站口等人流多的公共场合以及民宿集中的地方,大声嚷嚷揽客或纠缠不休推介住宿的情况屡见不鲜。商务部近日组织起草《客栈民宿企业经营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拟规定不得以叫嚷、纠缠旅客或以其他不当方式招揽住宿。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