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又有代表呼吁严厉打击“山寨食品”。
说到此,笔者忽然想起自己也曾被“山寨食品”坑过。一次去外地出差的路上,笔者买了一瓶“今麦郎”红茶饮料,可喝了一口就感觉味道不对,仔细一看令人哭笑不得,原来,笔者买的是“令麦郎”,仅一点之差,若不是留心查看,还真难发现猫腻。
“山寨食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包装上仿真度极高,令人防不胜防。业内人士指出,山寨产品最显著的特点,首先一个就是从包装上看跟正规产品非常类似;另外一个就是从名称上来讲,猛一看这个名称可能和正品一样,但仔细看商品名字的字,可能就有区别。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山寨食品”的包装跟名字都和正品类似,产品质量却和正规的产品质量有很大差别。
“山寨食品”为何屡禁不止呢?在笔者看来,主要原因还是食品行业门槛低,“山寨”起来比较容易,且成本不高,价格低廉。而生产“山寨食品”的企业将自己的食品套上以假乱真的“名牌”包装,不仅节约了品牌宣传的前期成本,更能搭上这些名牌企业的便车,借助名牌的优势大大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快速获取高额回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山寨食品”必须彻底遏制。在笔者看来,首先要做好“山寨食品”的源头控制,不仅要查处违法销售“山寨食品”的商店,还要找出生产和加工“山寨食品”的黑作坊,查处为傍名牌的“山寨食品”乔装打扮的商品包装印刷厂家,斩断“山寨食品”背后的黑色利益链条。同时,发动一切社会力量进行监督,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鼓励群众参与,形成对“山寨食品”围攻和人人喊打的局势,让其无处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