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省委书记谢伏瞻同志署名文章《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做时代的劲草真金》;3月9日《焦作日报》全文转发这篇文章。文章结合实际,认真总结了当前一些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四种表现”,深刻分析了“五个面对、五个敢于”的内涵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完善监督机制三个方面的担当措施。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敢于担当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性和针对性。干部、干部,干事才叫干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站位担当、干事,勇做时代的劲草、真金。
认清角色内容,增强担当内在动力。人,是社会人,每个人在社会中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党章》要求,干部这一角色应该是“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敢于担当纳入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这些都是干部这一角色内容的应有之义。当前,一些干部怕踩红线、怕得罪人,实质上是官德出了问题。干部只有认清自己的身份,时刻牢记党和国家对干部的要求,认清和牢记角色内容,才有担当的激情和动力。
明确角色期待,有所为,有所不为。干部应当经常扪心自问:干部的角色是什么?群众的期待是什么?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群众对干部有明确的角色期待,干部对群众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干部的角色是光荣的,更是有使命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公仆。为了百姓、社会、国家的长远利益,干部应当勤政为民,勇于担当,不畏艰难,不怕吃亏,克服因怕各种短暂的困难和个人损失而不作为、不敢为的心理。在群众心中,干部应该是主心骨、带头人,对群众有益的事,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要敢于抵制、坚决斗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五个面对、五个敢于”说出了广大群众的心里话,句句入耳贴心。百姓心中有杆秤。干部必须做对群众有用的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干部只想当“老好人”、只要权力不干事、当着和尚不敲钟,社会角色严重扭曲,那么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也必然被扭曲,干部必然被群众唾弃、抛弃。其实,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群众最怕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的干部。你不负责,别人不可能为你负责;你不担当,别人不可能为你担当。只有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团结协作,才能推进工作开展。只有干部把“五个面对、五个敢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忠于职守,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惠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这正是干部的社会角色所在,是群众对干部的角色期待。
机制提供保障,勇做劲草、真金。角色作用的成功发挥离不开外在条件,良好的机制是保障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必须为担当的人担当、为负责的人负责,为敢担当者提供外在动力和支持,使干部能够践行使命、敢于担当。所以,必须加大力度,完善机制,有效推动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问题的解决。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健全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监督机制,是消除干部顾虑、提高干部积极性、让干部在阳光下使用权力、帮助干部践行使命的重要保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责任重大,一言一行,影响深远。一方面,任何一个公共政策或者一个观点的提出,特别是对社会影响范围大、影响深远的公共议题,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另一方面,在紧急重大的事务面前,也应当有敢于担当、果断作出决策的智慧和能力。倘若结果未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干部作为领头人,理应诚实地、积极地进行纠错、调整,把损失降至最低。所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非常必要,让干部既能承担责任,又能不怕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要健全多元正向激励机制,优化绩效考核方式方法。只有当干与不干、多干与少干、干得好与干得差有不同结果的时候,才能提高干部的积极性,改变不思进取图安逸的状态。不怕艰难险阻、敢做敢管、有担当的干部被重用了、得到了提拔、受到了表彰,其他干部自然会受到正向激励,做事的积极性必然大大提高。要完善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要政务公开、透明,提高群众的知情权;社会舆论要加大力度宣传群众在公共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政治意识;群众要运用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表达诉求和建议,践行监督权利和义务;司法机关要公正执法,一切都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秉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积极发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力量,一定能改变当“老好人”、摆花架子的现象。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愿广大干部既干净又干事,积极践行干部角色,面对问题,勇于担责,推动问题解决,推动焦作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勇做群众心中的劲草、真金。
(作者单位:焦作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