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詹长松)3月17日17时许,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例行督查时,发现武陟县龙源街道任徐店村两家违法小铸造企业设施未拆除到位,遂立即责令有关部门现场拆除。这是我市近期再次开展打击“小散乱污”企业行动的场景之一。
17日当天,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还先后到中站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博爱县、沁阳市等地,对市民举报的“小散乱污”企业逐一进行核查。
清理取缔“小散乱污”企业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措施。从去年3月份以来,我市多次开展清理取缔“小散乱污”企业专项行动,目前共清理取缔“小散乱污”企业548家,且全部关停到位。
“这些违法小企业具有隐蔽性强、流动性大、反弹快等特点,经常跟执法人员打‘游击战’,打击力度稍有松懈,就会立即死灰复燃。”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近期,环保部督导组通过明察暗访,发现我市有6家“小散乱污”企业,这反映了我市各县(市)区前期排查、整治工作不细致、不到位。
我市对此作出快速反应,按照3月14日全省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座谈会议要求以及《河南省2017年加快依法取缔“小散乱污”企业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排查“小散乱污”企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全面排查、分类整治、依法依规、限期到位的要求,3月20日前,全市深入排查“小散乱污”企业,4月底全面整治取缔到位;建立“小散乱污”企业整治长效机制,发现一家、取缔一家,扶优限劣,推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和依法治理污染,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此次排查治理的重点是:有色熔炼加工、橡胶生产、制革、化工、陶瓷烧制、铸造、丝网加工、轧钢、耐火材料、石灰窑、砖瓦窑、水泥粉磨站、废塑料加工,以及使用涂料、油墨、胶黏剂、有机溶剂等的印刷、家具等小型制造加工企业和黑加油站。
该负责人表示,打击“小散乱污”企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强化社会化监管,从根本上杜绝取缔的“小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和死灰复燃。市环保部门开通了微信举报途径,举报人只要登录微信平台,关注全国统一的“12369环保举报”微信公众号,点击“我要举报”就能进行有奖举报。
我市还加大了打击“小散乱污”企业问责追究力度,对因排查不细致、未列入本次整治台账的企业,一经发现,将按照相关规定,依法依规追究当地政府(管委会)、乡镇(街道)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其中,1年内发现2家(次)以上“土小”企业的乡镇(街道),暂停该乡镇(街道)除循环经济类及民生项目外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并否决年度环保责任目标;对已发现“土小”企业未及时取缔到位或取缔后反弹或1年内发现3家(次)以上“土小”企业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