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女作家琼瑶公布身后事的文章引发公众热议。3月13日,由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联合南京鼓楼医院、南京护理学会、南京基层卫生协会共同组织了一场公益活动,推广生前预嘱,也就是让每个人自主选择离世方式。很多人都对她的做法给予理解与支持,认为文章的背后透露出的是人类对生老病死的客观理性、豁达淡然的态度;此举是遵从有益不伤害、尊重、公平的三大医学伦理的创新之举。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东山谢氏:一个人只要心理健康,没有精神疾病。就应该有权自主选择离世的方式。这是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反映了人们理性面对人生的态度。
@细数青山望蓬莱:生前预嘱,现在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要使更多人接受这种理念并形成社会风气,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转变人们的生死观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推广生前预嘱方面,单靠宣传远远不够,还需要像琼瑶这样的社会名人带头,才能形成社会共识。
@雄观漫道真如铁:出于忌讳,我们不愿过多谈论与死亡有关的话题,但不谈论并不意味着可以回避。“向死而生”,我们通过认真思考死亡话题,有助于更好地活着。
@小帅哥Peterwang:每个人都希望“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我想,这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更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能够选择有尊严地离开这个爱过、恨过的世界,是每个人在这世上做的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
@露丝独特:我们应该有预嘱后事的权利。在客观条件允许时,如何安排自己的临终时刻,不应该被他人“绑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应该尊重预嘱后事者的意愿。
@万里箐空:我们该不该抢救弥留之际的病人、丧事该不该简办,这些问题笔者不予评论,但本人坚决支持琼瑶公布生前预嘱的做法。在我看来,这一做法不仅维护了人类理性面对死神的尊严,还能减轻家属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悠然阿朵:虽然我们选择不了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完全可以选择“离开”的方式。琼瑶的小说打动了无数人,她推广生前预嘱的行为也会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晓平王:临终尽孝的观念对中国人影响深远,对于家属来说,让理性战胜情感确实有些难。考虑到目前的医疗状况和医患关系,对于过度抢救,医生有太多的隐情不能说。生前预嘱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推广生前预嘱或许只是“看上去很美”罢了。
【下期话题】
“禁狗令”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大辛庄社区每个单元楼的公示栏,都出现一纸禁止养狗的通知:为保障小区居民健康和安全,小区严禁饲养各种犬类和家禽,违反者罚款1000元。如果租出去房子,房主要告知房客这则通知的内容,如果有房客养狗,房主要负连带责任。居民对“禁狗令”褒贬不一,有的表示支持,有的认为不够人性化。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