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东风徐徐,绿柳依依,掩映在垂柳后面的是一个个卖太极服饰、器械的店铺,平整的青石街道上,不时走过三三两两的行人……3月20日上午,春天就这样在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铺开一幅美丽的画卷。
赵堡镇,相传因春秋时期晋国大将赵洁在此筑堡而得名,其还有一个更具魅力的称呼——太极小镇,是国家第一批特色小镇、重点示范镇和省级文明乡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新洛公路贯穿全境。这里不仅是“四大怀药”的主产地,名扬中外的太极拳就发源于赵堡镇陈家沟村。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太极拳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近年来,我们以陈家沟为核心,围绕‘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战略定位,着力打造集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和传统村落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赵堡镇党委书记李辉说,2016年10月,赵堡镇成功申报全国特色小镇后,为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全体班子成员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景区建设、秩序管理、群众工作3个工作组,镇党政11名班子成员全部参与景区工作,实行每周例会制、任务销号制、现场办公制,加大特色小镇建设力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赵堡镇正在与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理念,对特色小镇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同时根据我市今年“一赛一节”活动任务的安排,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景点。据了解,特色小镇规划范围为赵堡镇全域,其中控制性规划10平方公里,核心区以陈家沟村为主,约3平方公里。陈家沟村按照“一个村落就是一部太极拳史”的理念,定位“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打造神秘、古朴、深邃、自然的村落。
在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的同时,赵堡镇还注重发挥项目的支撑作用。目前,赵堡镇引进了投资20亿元的太极拳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项目、投资30亿元的太极文化生态园项目,先后建成太极拳祖祠、祖林、太极文化园、中国太极拳博物馆等景点;投资1.5亿元的陈家沟老村改造项目基本完成;投资1.5亿元的东沟提升改造和杨露禅学拳处复建项目效果初步显现;投资1200万元的引水工程已完工,完成了民居立面改造、雨污管网、石板路铺设、印象陈家沟馆、强弱电入地等工程,整体提升了陈家沟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为了凸显太极小镇的太极拳特色,近年来,我们先后在郑州、深圳、上海等地举办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推介会,承办了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成功挑战了最大规模武术表演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赵堡镇镇长张兵介绍。另外,在赵堡镇集中举办《龙之诞生》开机仪式、中国·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体验季活动、中国太极镇旅游及服务配套综合项目签约仪式等一系列大型宣传推介活动,让太极小镇的影响不断扩大。
太极小镇是一座拳术小镇,是一座文化小镇,更是一座充满经济活力的小镇。走在赵堡镇陈家沟村,给人最深的印象是这里处处充满了太极文化的氛围,这里不仅教拳、练拳的多,街上售卖太极拳服饰、器械的店铺也多。据介绍,赵堡镇近年来围绕太极拳文化展示、传统村落体验、太极拳培训、休闲疗养4个主题,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培训、健体养生、休闲旅游发展。同时,培育太极拳武校、武馆50余家,授拳、“四大怀药”、太极拳服饰、器械等产业加速发展。“我们还利用黄河滩区、‘四大怀药’种植特色农业基地,策划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说起赵堡镇的太极文化产业,张兵如数家珍。他说,赵堡镇近年来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集体资金,建设家庭武馆、民宿、餐馆、茶社、书馆及名人故居等设施,增添了特色小镇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赵堡镇被誉为太极小镇,首先得益于太极拳的历史文化元素,加强太极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赵堡镇的第一要务。据了解,为落实好《陈家沟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赵堡镇启动了名人故居修缮工作,杨露禅学拳处、太极拳始祖墓地及附属物等21处建筑也先后被省政府评定为文保单位。陈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太极拳正在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赵堡镇还成立了文化旅游区综合执法队,积极开展景区秩序综合治理和违章建筑整治,规范规划区内新建、修缮和改造等建设行为,严格审批程序,保留神秘、古朴、自然的村庄体验。
翠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曼舞,走在古朴又充满朝气的陈家沟村,李辉描绘着太极小镇美好的明天——今年,围绕‘一赛一节’活动,赵堡镇谋划实施了太极客厅、村史馆、大师回归工程、名人故居建设、精品拳馆打造、民宿客栈建设、陈家沟环村路建设、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等项目,抓推进、抓落实、抓成效,举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同时,赵堡镇以创建全国文明乡镇为目标,巩固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新洛路生态廊、南水北调两侧精品绿化工程,推进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力争以良好的拳乡风貌迎接各方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