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谢伏瞻在《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做时代的劲草真金》一文中强调:“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这个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敢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
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心全意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承担责任和义务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担当是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和一种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这场自上而下的深刻变革,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字当头、勇于进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面对深层次矛盾时迎难而上、奋力攻坚,在触及既有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时敢于亮剑、破除阻碍,对歪风邪气敢于较真、狠抓严管。从当前现状看,有些领导干部担当精神弱化,一事当前,不是首先想如何担当责任,而是计较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因此,敢于担当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领导干部最需要补齐的精神短板、最需要重塑的政治品格。
领导干部一定要明白敢于为谁担当
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一种责任。那么,领导干部要敢于为谁担当?
首先,领导干部要敢于为国家、民族、人民、社会、党和历史担当。这种担当,是为国家、人民、社会的“大我”担当,而不是为自己、家人、亲友或小团体的“小我”担当。有些领导干部独断专行,为私利铤而走险,为“哥们儿”两肋插刀,为小团体利益违纪违法。这种恣意妄为的行为,与党和人民要求的敢于担当背道而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敢于担当,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深刻诠释和回答了为谁担当的问题。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牢记对国家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对历史的责任,真正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干好本职工作,多办实事好事。
其次,领导干部要敢于为担当的干部担当。《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增强敢于担当精神,既需要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历练,也需要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使敢于担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省委书记谢伏瞻在《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做时代的劲草真金》一文中指出: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健全激励机制,为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褒奖担当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善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一种本领升华
领导干部既要有敢于担当之志,更要有善于担当之能。善于担当需要能力的支撑,能力水平是担当的底气、担当的根基。没有能力的担当,可能事与愿违,甚至酿成大错、大祸。因此,善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一种本领升华。
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善于担当?首先,善于担当来自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是否善于担当。俗话说,不求深思,无以致远。领导干部必须在坚定信仰、追求真理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强化精神支撑,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次,善于担当来自领导干部过硬的业务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善于担当不能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水平、能力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要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第三,善于担当来自领导干部知道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外情,熟悉内情,做好结合文章。领导干部要对中央和省、市委的重要决策部署烂熟于心,准确把握上级的政策取向,正确把握发展态势,学会按照规律办事,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干好事情。
(作者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