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围绕“一赛一节”主线,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城市建设、景区建设、“一区两园”建设为主阵地,全力推进产业强县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左右。
今年的重点工作:实现八个新突破
关键词:项目建设
【核心提示】聚焦项目建设,在强化发展支撑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发展为上、项目为王、速度制胜,把项目建设贯穿全年,放在各项工作首位。2017年,安排首批县重点项目116个,总投资413.4亿元,计划年度投资完成90.06亿元。
【实现路径】
积极谋划项目。立足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焦融合发展、百城建设提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等重大布局,对接产业政策、对接大型企业、对接科研院所,在城建基础设施、工业转型升级、特色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
全力运作项目。准确把握政策扶持方向、资金投入导向,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的投资。
快速推进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项目分包、例会、调度、观摩评比、联合督导、考核奖惩等措施,实行一个领域、一套班子,一个项目、一名牵头领导,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快达效。
关键词:招商引资
【核心提示】聚焦招商引资,在推动产业攻坚上实现新突破。2017年,力争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5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25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5亿元。
【实现路径】
明确主攻方向。以先进制造、大健康、特色文化旅游养生等为主攻目标,紧盯龙头企业、初创企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引进一批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好项目。
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与郑州金水区的互动互补,以金水·修武电子工业小镇等为依托,开展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链式招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支持本土企业内引外联、合资合作、增资扩股。完善招商机制。调整优化产业攻坚小组,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招商潜能。引进2~3个专业化招商团队,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以吸引更多投资。完善考核奖惩机制,鼓励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招商,确保发力更准、声势更大、成效更好。
关键词:城市建设
【核心提示】按照“规划引领、适度超前,完善功能、提升品质,项目支撑、有序发展”的原则,启动实施城建基础设施“十大项目”,营造大声势、形成大合力,力争城区面貌“一年大突破、两年大提升、三年大变样”。
【实现路径】
提升城区规划水平。围绕“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业态繁荣、特色鲜明”目标,坚持“多规合一”原则,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设计、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
融合新老城区发展。高标准改造升级丰收路城区段,规划建设商业内街,沿路布局商业业态,打造新老城区融合发展的标志性路段。积极构建“10分钟生活圈”“15分钟健身圈”,统筹布局中小学、幼儿园、医疗点、健身游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护理、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引导体验性商业向新区大步迈进,带动消费升级。完善城区路网框架。以“内部联通、外部畅通”为目标,启动实施城区路网建设工程。打通社会高度关注的健康路东西延伸路段,加快建设西环路,积极推进体育路西延、武云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改造提升竹林大道、为民路,完成云台大道北延绕城、茱萸大道南延、幸福路大修、背街小巷改造。
增强城区承载能力。统筹推进“气化修武”“海绵城市”及数字城管建设,增强供热、供排水能力,提升水系建设、绿地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县城集中供暖项目,力争今年冬季部分小区实现集中供暖;启动水系建设,加快老城改造步伐,实施运粮河生态改造项目,完成为民路下游河道整治,以及排涝河清淤、污水管道对接工程,推进县城增绿,新增城区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
关键词:全域旅游
【核心提示】聚焦全域旅游,在旅游二次创业上实现新突破。以“全域旅游、全新形象”为目标,以“面、核、轴、点、带”为布局,全面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实现路径】
全域统筹布局“面”。按照“全域统筹、景城联动、产业融合、优化提升”的思路,围绕“旅游+”,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景城融合”重点项目,加快旅游与城市建设、文化资源、休闲农业、养老养生等产业融合步伐。
支持景区发展“核”。坚持“国际化、品牌化”的原则,全面提升云台山景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景区。推动云台山景区上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办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精心策划一批主题营销活动,提升景区影响力;推进岸上、青龙峡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强景区内部管理,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引导全县上下“唱山歌”,树立云台山的良好形象。
打造景城联动“轴”。启动建设总长28公里的旅游景观大道,建设县城游客服务中心,推动景区和城区联动发展。建成金云路,启动东虎路建设,形成与云台大道、青云大道互联互通的乡村民宿环线,带动沿线乡村旅游开发。
建设项目支撑“点”。在景区,加快建设云台山旅游综合度假区,力争10月份主体建成;积极推进云台心岸小镇、云台山太极文化旅游等项目,提升景区业态水平。在城区,推动实施云台山创意文化园等项目,带动城市业态提升。在乡村,启动“云上的院子”、兵盘民宿村落开发等民宿项目,建设云台冰菊、绞胎瓷等特色小镇,培育旅游新亮点。
提升旅游景观“带”。实施景观节点打造提升项目,对云台大道、青云大道、焦辉路等主要旅游通道、入县口等重要节点,进行全方位绿化、美化,规范户外标牌,完善旅游标志体系,提升旅游形象。
关键词:工业转型
【核心提示】聚焦工业转型,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挥中铝企业、神华电厂、万方铝业三大国企优势,实施十大工业在建项目、十大招商项目,着力打造“一区两园”,促进产业集群、集聚。
【实现路径】
做大做强产业集聚区。南片区,积极发挥河南建升等企业的主导作用,围绕先进制造业和光电子产业,吸引一批上下游企业投资,重点实施年产100万套轿车配件、光电子产业基地等项目,扩大产业规模。西片区,加快建设万方路、金源路、纬一路、纬三路等道路基础设施,拉大发展框架。推进多氟多公司与龙瑞、中轴皇马的合作,实施年产15万辆电动汽车产业园、年产5000台套特种车辆部件总成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汽车产业。依托圣昊铝业等企业以商招商,做强铝深加工产业。2017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1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340亿元,绝对量指数、快指数在全省均上升5个以上位次。
加快建设中铝转型示范园。依托中铝企业,打造现代循环经济示范区。以氧化铝、铝精深加工产业为主,实施中铝降低工艺能耗提质增效技改、大南爻尾矿库等项目。围绕高档装饰板材、赤泥综合利用等上下游产业,积极开展产业招商,促进盛西源和中州新材料的深度合作,力争上半年有两个项目落地。
启动实施热电综合利用产业园。依托神华电厂,打造高利用、低耗能、低排放的经济园区。完成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引进新型建材、超硬合金等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立服务推动机制。组建专业化团队,专项服务园区建设。落实政府服务“两不见面”制度、“三位一体”联系企业机制,开展企业家“暖心工程”。积极争取直供电价,为企业发展“减负”,为产业集聚“加码”。
关键词:现代农业
【核心提示】聚焦现代农业,在发展特色农业上实现新突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实现路径】
发展高效农业。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建设高标准粮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44万亩,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加快白龙潭水库、群英水库除险加固、大沙河东湖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推进郇封岭漏斗区补源、“五小水利”等项目建设。新建2~3个家庭农场,培植2~3家市级专业合作示范社。发展品牌农业。争取现代农业发展基金项目,推动伊赛、大用等品牌企业产业升级。发挥台创园的品牌优势,引进3家以上企业入驻。力争1~2个农产品品牌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成注册。
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推进郑云高速公路、长济高速公路、南水北调渠的配套绿化工程,完成森林培育面积4.57万亩。积极创建一批省、市级生态村。高标准完成公路绿色廊道建设,打造一批景观带、产业带、致富带。
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梯次推进“宜居乡村、美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建立旺能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推进旧村改造、“空心村”治理,保护古村落。到今年年底,全县30%的行政村达到宜居乡村标准,10%的行政村达到美好乡村标准,1个特色小镇初具规模。
关键词:改革创新
【核心提示】聚焦改革创新,在增强发展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创新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式,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增强发展动能。
【实现路径】
改革财税体制。推行新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优化县乡利益分配机制,调动乡镇(街道)招商引资、培植财源、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吸引市场经营主体在修武设立独立法人机构,努力挖潜增收。加快金融创新。完善投融资平台,推广运用PPP模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云台山旅游发展基金,加强政银企对接,推动与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有效合作。支持圣昊铝业等企业进入新三板。支持农商行向外拓展,设立分支机构;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进驻修武,发展壮大金融产业。
推动电商发展。深化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的合作,建设覆盖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络,建成1个县级服务中心、40个村级服务站。加强与同城网、携程网、途牛网等网络平台的合作,打造以云台山景区为龙头的旅游电商集群。建设跨境电商生态圈、电商产业带,促进小微网商集聚,培育电商物流等新业态,培植新的税源涵养地。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出台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推进光电子创客基地建设,新培育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企业,以及一批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破解要素制约。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提高土地报批率、供地率,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全面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巩固“污染围城”整治和北山治理成果,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河长制”,确保修武天蓝、水清、地绿。
关键词:民生改善
【核心提示】聚焦民生改善,在增进群众福祉上实现新突破。
【实现路径】
着力推动脱贫攻坚。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14个贫困村3117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实施精准创新创业培训,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00万元,培训就业人员3000人。新建改建军张路等11条农村公路,促进城乡公路无缝衔接,让道路交通成为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布局城区教育、医疗资源,高标准建设城北小学、县人民医院分院、妇幼保健院。实施“家长暖心”工程和“医疗服务提升年”工程。引进台湾慈明职业教育资源,打造两岸联合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农村“百姓文化超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放体育中心室外场馆,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
着力健全社会保障。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落实“五保”、低保、优抚、救助等惠民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健全服务体系。打造“信用修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着力维护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道路交通治理管控,严防安全事故发生。争创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深化依法治县,构建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扎实推进“平安修武”创建,争创“长安杯”,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辛文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