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阳故城,在泱泱中华的浩瀚史册上,始属战国魏邑。秦朝时称“山阳邑”,在汉朝时最为繁荣,设置“山阳县”,以在太行山之阳而得名。当时县治所在今天的焦作市山阳区墙南村。
墙南村的由来和山阳故城密不可分,是位于山阳故城之南缘故而得名。1963年6月,山阳故城被确立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焦作市人民政府颁布《山阳城遗址管理条例》;2006年5月,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考古发现,山阳故城堪称我国古代城池中的一个精品,也是我国古代城市的最早雏形之一。
目前,山阳城遗址出土有世界唯一的十分珍贵的战国时期山阳布币,进一步佐证了山阳故城在汉代时期全国经济上的重要位置,也充分说明了古山阳城当时的经济实力。在这一带出土的国家级文物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最具代表性,被考古学界誉为“山阳瑰宝”。今天的焦作人,用“山阳”来代称焦作,并不是也不应该是单纯的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以历史的凝重和文化的厚重向世人表明焦作是一个由古及今、亦古亦新、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汉朝至东魏为山阳县治几百年的时空里,山阳城一带发生了很多有名的故事和传说。公元220年10月,汉献帝刘协被曹魏政权废黜之后,居于山阳邑,成为“山阳公”。现留存在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区百家岩的古石刻画像“山阳公行医图”,真实地记录了刘协和夫人作为“龙凤医家”利用在宫室中掌握的医术在山阳大地悬壶济世的故事。还有诸如“竹林七贤”和“仁义冢”的故事,“紫虎石”的传说。还有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里的山阳宫衙署汉代古建筑群,古城隍庙,北魏时期即香火旺盛的古藏梅寺,还有神奇地蕴藏着劳动人民无限智慧的“小满”碑,还有饱经沧桑、至今屹立不倒、见证着人世繁华与历史喧嚣的“人字形”千年古槐树……
我在山阳城出生,在山阳城成长。牛巷东头的墙南学校与我家仅一墙之隔。从小学到中学,在遮阳蔽日的老槐树下,我们在那里无忧无虑地读书、写字、唱歌、游戏,在那里一天天长大,并外出求学、工作,成家立业。山阳城联系着我们的根,蕴藏着我们的记忆,安放着我们的乡愁。曾经的古村落,仿佛已被赋予一种“乡愁魔力”,越来越多的人想去那里看一看,走一走,让那分久久萦绕、年龄越大、阅世越深越浓郁的乡情乡思有所寄托……
现在,南水北调干渠的碧波清水在村南绕城而过,绿化带建设在日新月异,玉带缠腰,柔情依依。快捷宽敞的中原大道正在建设,一个城市发展的脉搏正在古老的山阳城兴奋地跳动着,血脉偾张的山阳故城正穿越历史的沧桑,走出千年的沉寂,分享现代的繁荣……
二
茶的嫩叶在杯中飘浮,终于静下身心,细读刘禹锡的《山阳城赋》。
刘禹锡,唐代哲学家、文学家、诗人。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授监察御史,终官至礼部尚书。他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朋党相争,宦官专权,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尤其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皇帝昏庸和麻木不仁,忠奸不分,荒淫无道,以致朝廷纲纪大坏,国势日颓,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一批心系国家命运的人物忧心如焚。他们中有的廷争切谏,有的婉转讽喻。刘禹锡宦海沉浮,心潮难平。他在对前朝历史严肃深沉的反思中,认真思考造成这种危局的主要原因。他一方面在自身政治生活中作积极的努力,另一方面,他借助于辞赋这种篇幅较长、容量较大、有鲜明讽喻特征的文体,通过借汉说唐的笔法,从总结王朝兴衰盛败规律出发,给后世提供经邦治国的历史镜鉴和哲学思辨。
山阳故城离刘禹锡的久居之地洛阳不远,汉献帝刘协“禅位”给魏王曹丕后,食邑山阳,终老此地。到中唐时期,山阳城只剩下一片废墟。“山阳故城,遗址数雉。四百之运,终于此墟”。集政治家与诗人气质于一身的刘禹锡车行此处,“陨涕于山阳之墟”,面对山阳城遗址,感慨万千,热泪长流。“痛人亡而事替,此地焉忽诸”,他认为大汉朝四百年的宏伟基业却已深深隐埋在眼前这座废墟里,感觉是多么的苍茫与惨痛啊!遥想当年汉光武帝刘秀起兵时八面威风,而如今所有霸气都已荡然无存,四百余年的汉室江山国运衰微到此而终,曾经山呼万岁拥戴汉室的虎贲之师纷纷倒戈相向,眼前依稀浮现当年汉高祖刘邦挥剑斩蛇而飞龙在天的壮丽景象,如今却只能留下无限的痛惜悔恨!面对废墟,刘禹锡泣血发问:大汉朝为什么会灭亡?他接着在《山阳赋》中写道:“积是为治,积非成虐。文景之欲,处身以约,播其德芽,迄武乃获。桓灵之欲,纵心于昏,爇其袄焰,逮献而焚”。意思是,善政积累长久才成盛世,暴政积累长久必致灾祸。汉文帝、汉景帝立身处世奉行简约,严于自律,播下善政仁德的种子,到汉武帝时收获颇丰。汉恒帝、汉灵帝心智昏聩,推行暴政,置民于水火不顾,终于到汉献帝时期分崩离析,丧失政权。
读到此处,我掩卷长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喝杯热茶,抚平一下心绪,继续读下去。“使人得譬乎逐鹿,固健步者所先。谅人事之云尔,孰云当涂之兆也自天”。意思是:群雄逐鹿,争夺天下,在残酷的竞争中,只有自身强大的人才能取得胜利,关键取决于人事努力,靠自身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怎么能说都是天意呢?
唐代先贤刘禹锡在山阳故城缅怀历史,沉痛反思汉室兴亡、政权更迭、人事更替的教训,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修身立世,资政为民的精神财富。
当时代的脚步走到2017年春暖花开时节,重读刘禹锡的泣血之作《山阳城赋》,深感此文是古哲先贤留在山阳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篇由古至今感人肺腑的醒世文章。读之思之,学之行之,一定受益匪浅,护佑其身。
积是为治,积非成虐。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