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经济形态是一个创新型的经济形态,创新是深圳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圳创新经验表明,创新是新常态下实现动力转换的核心,是打破传统制约的制胜法宝,更是经济做强的必由之路。实现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尽管焦作与深圳在经济结构和发展规模、水平、阶段上存在巨大差距,但深圳的创新经验值得焦作借鉴。
一、深圳的创新经验
(一)创新的导向是市场。深圳的创新是需求拉动模式。创新的导向是市场,创新活动的起点在企业,企业产品在开发工程中形成对技术的需求,并将这种需求向创新链的上游传递,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实现创新目标。这种创新路径,决定了创新是与市场高度结合的,而这种高度结合,决定了创新的高绩效。深圳遵守了市场经济规律,把创新什么、谁来创新的决定权、控制权、调配权都交给了市场,市场利用其资源配置功能,将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配置到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及企业,而企业则利用这些要素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技术创新生态体系。
(二)企业担当了深圳转型升级迈向创新的主角。深圳创新体系中有“4个90%”,即深圳R&D经费支出来自企业资金比例占90%、90%以上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发明专利出自企业。2016年华为销售收入5200亿元,研发投入达606亿元,研发投入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八,超过美国苹果公司,研发投入占深圳R&D经费全部支出75%左右。中兴通讯长期以来每年坚持将营业收入的10%投入研发,2016年研发投入约130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16年全球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情况报告。报告显示,中兴通讯以4123件已公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华为公司以3692件国际专利申请量紧随其后。正是深圳上百万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汇集了一股强大的创新激流。这种技术创新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将研发、生产和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
(三)重视创新人才,尊重创新人才。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人才资源是创新第一资源。深圳提出“不惜一切抢人才”,开放式引进培养创新人才。通过引进行业领军人物,发展行业产业链条。人力资源开发,正成为深圳创新发展的战略基点。
近年来,深圳制定出台高层次专业人才“1+6”文件等,5年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1364名,“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创新团队分别达33个和64个,海归人才有近6万人。其中,“孔雀计划”团队最高专项资助可达8000万元。同时,设立5亿元创客专项资金和3亿元创客基金,从创客空间、创客人才、创客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创客发展。深圳有着开放多元的移民文化和活力四射的环境,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敢闯敢试的人聚集起来,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这是很多城市所不具有的特征,对创新创业非常有利。而企业也深刻意识到,人才是竞争取得胜利的最终决定因素,纷纷出台高层股权激励等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深圳通过改革消除了一些阻碍创新的制度因素,这是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深圳已经成为全国创新人才的聚集地。
(四)利用资本力量推动创新。借助资本的力量推动创新,是深圳创新发展的又一经验。创新和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创新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是实现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借助资本市场,深圳涌现出一批科技型、创新型的上市公司,并迅速成长为引领国内产业转型和优化结构升级的龙头,比如中兴通讯、比亚迪公司等。创业投资资本是企业创新和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早在1998年,深圳主要领导看到了创业投资对新兴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在当时形势不太明朗的情况下,毅然拿出5亿元资金,建立创业投资机构,最终吸引各类资本在深圳投资,促进了深圳经济转型升级。深圳目前有VC(风险投资基金)和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万多家,VC、PE有专业团队,对科技动向和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得透、看得准,正是深创投及松禾资本等VC、PE的多轮投资,使得柔宇科技成为柔性显示技术先驱,大疆科技有了红杉资本等VC、PE几轮融资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无人机全球领先者。
(五)深圳政府部门的作用主要是服务。深圳政府部门对市场主体的强制性管理手段已经弱化到几乎没有了,政府对市场主体只剩下服务了。从深圳创新发展实践看,政府是创新驱动的配角而不是主角,政府的重点是放到创新发展服务上,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保护知识产权,把初创期科技中小企业扶上马、送一程,通过政府之手来实现创新创业倍增效应。深圳是“小政府、大社会”,又是一个移民城市,创新文化植根于这座移民城市,深圳市政府也注重维护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二、加快焦作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把研发投入作为对市属国有企业量化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推进大中型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扶持引导发展壮大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大力发展创业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等基金,积极引入国内外VC、PE投资焦作,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二)下大力气集聚创新人才。出台和完善人才规划及人才政策,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来焦作创业发展,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围绕焦作确定的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制订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同时注重产业发展新动向,下大本钱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带动焦作新产业发展。创造优质生活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使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在焦作能够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让来焦作投资创业者扎下根来。树立良好的政府信誉和形象,以高效便捷的办事效率、周到规范的服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赢得创新创业者的人心。
(三)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部门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提升和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为创新创业者搭建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扩大科技“创新券”规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以政府引导基金引导创投资金注入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现政府资金放大效应,并使扶持引导基金适时退出,能够循环利用。
(四)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引导和推动全社会树立创新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政策,搭建“众创空间”孵化体系,大力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多种新型孵化模式,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出台支持科技人员创新的具体办法和细则,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收益分享比例,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作者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