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高。目前,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而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眼针疗法作为一种特殊针法,可以治疗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治疗偏瘫历史悠久,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及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近日,记者来到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采访了该科副主任付斌,请他介绍眼针疗法的相关知识。
付斌说,眼针疗法系我国已故名中医彭静山教授受华佗观目“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观点的启发,结合眼与经络、脏腑的内在联系为理论基础,在临床实践上首创的在眼眶周围针刺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眼针疗法治疗偏瘫等症状的有效性在针灸临床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临床上,从偏瘫患者的恢复进程而言,痉挛期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肌张力显著增高导致患者的肢体不自主挛缩,使患者痛苦不堪,而且对正常针刺操作而言也难以把握,进针过程可能会诱发痉挛的产生,同时持久挛缩的骨骼肌会导致弯针、断针的发生。为此,康复界也曾有“痉挛期患者禁止针灸操作”的呼声。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在我市先行采用眼针疗法,使患者肢体痉挛的发作频率得到相应控制,待肢体挛缩症状缓解后再行体针治疗,通过采取“关刺法”“缓刺法”及相应押手的切按动作,使痉挛期偏瘫患者的针刺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据付斌介绍,他不久前曾收治过一名偏瘫患者。针对这名患者的治疗,付斌先采用眼针疗法针刺患者眼眶周围的穴位,使患者的肌张力即刻降低,同时使其他症状得以有效缓解。随后,付斌又配合体针等其他中医疗法为患者进行系统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肌张力基本正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疗效十分显著。
为什么眼针会有如此明显效果呢?付斌指出,偏瘫是由于病侧锥体系损害所致,还伴有锥体外系的损害。而眼周存在丰富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它们直接或间接与小脑、脊髓丘脑束、锥体束及锥体外系存在着联系。针刺眼针穴区可直接通过其作用部位将针刺信号传入脊髓,最终传到瘫痪肌肉的运动终板,产生肌肉收缩反应,这样反复刺激可以兴奋大脑高级中枢系统,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提高治疗效果。
在此,付斌指出,眼针疗法作为针灸术的一种,不仅适应症更广,还具有用针小、取穴少、针刺浅、手法轻、操作简便、见效快等特点。
下图 付斌正在为患者进行眼针治疗。
本报记者 高永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