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竟然是女的,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这样的角色错位会不会让你大吃一惊?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近日大热,角色都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可是从形象到内容都与历史、传说完全不相符。数据显示,这款手机游戏的玩家过亿人,连不少小学生也在玩,2016年全年收入68亿元,占当年手机游戏总收入的17.7%。
青少年是手机游戏的消费主体,腾讯浏览指数平台显示,在《王者荣耀》玩家中,11岁至20岁的用户比例高达54%。这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惕,手机游戏任意歪曲历史,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影响。
手机游戏挖掘历史题材,将历史人物作为游戏角色,本无可厚非,因为这既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也可以帮助玩家学习历史知识。但是,手机游戏对历史的演绎应有一定的规则和底线,不能罔顾历史事实而过度“创新”,否则就会误导青少年玩家,而且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如前所述,喜欢手机游戏的大部分是青少年,他们还未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很可能就是从手机游戏开始的。如果任由这些手机游戏违背历史事实,毫无底线地编造情节,把年代、地点、人物、情节乃至性别肆意重组,青少年玩家可能会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形成错误的刻板印象,导致认知混乱。他们即便以后接触到正确的历史知识,也很难彻底消除错误印迹。
我们应该认识到,手机游戏不仅是游戏和娱乐,还具有文化传播、价值传导的功能。取材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手机游戏,不能肆意篡改历史,误导玩家。对此,相关部门既要强化监管审查力度,科学评估此类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还应要求游戏开发商采取技术措施,对青少年连续玩游戏的时间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