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网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缝山公园露天烧烤 存在安全隐患
手机回收乱象多 学会安全处理旧手机
万方桥下占道经营“死灰复燃”
健身跑道路灯暗 摸黑锻炼不安全
不能让手机游戏篡改历史
该不该与微信朋友圈保持距离
愿“井吃人悲剧”不再上演
世相漫话
讣 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4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愿“井吃人悲剧”不再上演
□付凯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4月3日17时许,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房镇房东村,一名两岁半的孩子坠入10米深井。4月4日3时5分,被困男童经过众人的紧张营救,成功获救。

  无论救援成功还是失败,出现“井吃人悲剧”都是令人伤心的。我们常说,“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但“井吃人悲剧”已是屡次出现。比如,2014年3月,广州珠海4岁女童踩到残缺井盖掉入窨井死亡;2015年4月,女童跌入无盖化粪池溺亡;2015年6月,江苏南京大桥南路行人掉进窨井身体多处受伤;2016年11月,河北保定一名6岁男孩不慎坠入枯井,经过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107个小时的努力,男童最终还是没有获救……

  近年来,“井吃人悲剧”一再上演,根本原因究竟出在哪里?不让人们被井“吃掉”到底有多难?

  梳理事例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坠井者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避险意识,没有能力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他们不幸遇险,无异于打了相关部门一记耳光。虽然事故发生后,涉事井会被相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但相关部门事后更应该加强对城市窨井和乡村水井的管理,对所有农村机井进行普查,对每口井进行统计和编号,并派专人进行管理。此外,对于废弃不用的井一定要及时填土处理,对于仍在使用的,有必要将井台抬高,并设置警示牌。

  愿“井吃人悲剧”不再上演。各级政府特别是有关部门应该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把“井事”做到位,不要让井再“吃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