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实现养生要领悟练拳“五层面”
温县积极推进“一赛一节”准备工作
首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 于4月底举行
朱天才进高校教授太极拳
温县太极拳武术行业管理服务办法 正式出台
何美华:义务授拳 传递健康
跟着张保忠学太极剑(三十六)
申昌明进社区教授太极拳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美华:义务授拳 传递健康

作者:本报记者 宁江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何美华在习练太极拳。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左手领左足向前上步,右手领右足提膝贯拳……”几乎每天早晨,在焦作大学教师公寓门口,该校部分老师就会集聚于此,练拳切磋,交流心得。他们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主要是有一个好的拳师带领他们一起练拳。这位拳师就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河南省一级拳师、市武术名师何美华。

  今年74岁的何美华告诉记者,她年轻的时候身体非常虚弱。“我从事会计工作,经常久坐、加班,饮食不规律,久而久之得了胃炎、胃溃疡,当时体重下降到45公斤,很痛苦。”何美华说,1976年,有人告诉她,打太极拳可以改善体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何美华开始习练太极拳。

  令何美华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习练太极拳一个星期,她便感觉浑身有劲儿,打完拳回到家里,竟可以吃进半个馒头、一碗稀饭,胃也不再疼痛,坚持习练一段时间后,她竟然完全康复了。太极拳的神奇功效,让何美华既欣喜,又惊诧,同时也让她深深爱上了太极拳。

  每天上班前,何美华都会抽出两个小时习练太极拳,晚上下班后,她都在家里看太极拳光盘,仔细琢磨其中的动作招数。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何美华来到公园、广场,义务教学,普及和推广太极拳,而这一教就是40年。

  2002年,何美华被聘为工业东路社区太极拳辅导站站长兼教练,义务教授社区居民习练太极拳。在教授过程中,何美华十分耐心细致,只要学员有问题,她都会耐心解答指导。短短几年中,学员从当初的20余人发展到了100余人。

  烟草局退休干部王喜梅,当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经人介绍跟随何美华习练了一段时间太极拳后,身体逐渐好转,病痛消失。有些年纪大的学员,经常会出现头痛、失眠的状况,通过习练太极拳,他们又重拾往日的健康。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更加坚定了何美华传承太极拳的决心。2004年,何美华来到修武县高村乡,向村民们义务传授24式、42式陈式太极拳,得到村民们的赞赏;2005年,何美华到市发改委义务教授学员习练26式陈式太极拳;2006年,何美华到山阳区光亚街道向居民们传授26式陈式太极拳。

  多年来,何美华传拳风雨无阻,从无间断。她经常带领学员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和比赛,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学员共获金牌百余枚,各种奖项千余项,由于在习练、推广和发展太极拳方面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何美华当选市陈式太极拳百名优秀拳师。

  在授拳之余,何美华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2008年,何美华参加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邀请赛,获女子甲组陈式太极拳大架二等奖;2009年,何美华参加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获陈式太极剑传统套路一等奖;同年,何美华参加第七届香港国际武术节武术套路大赛,获太极拳第一名;2016年4月,何美华参加中国三亚南山举办的首届世界太极文化节,获传统太极拳器械一等奖。

  “太极拳可以带给人们健康和快乐,今后,我将不遗余力地继承和弘扬陈式太极拳,让更多的人受益。”何美华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