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养在深闺的桐庐,近年成了焦点。去年5月,高规格的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桐庐因全域旅游而出名,整个县域都做到了处处可游,时时可游。
桐庐的全域旅游,不以纯传统的景区景点来建设,而是把城乡建设、乡村再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和旅游结合;旅游不是靠门票经济,而是开放、共享的综合产业经济。桐庐的主要经验是:全景化打造,用“旅游+”的思维带动转型升级,让整个桐庐成为处处有风景、时时见风景的县域大景区。
桐庐通过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组合拳,让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整洁的环境成为全域旅游的基础。
猪圈改造成了时尚的茶吧,水利设施成了风景区……桐庐的乡村旅游,打造了“诗画山水、古风民俗、产业风情、运动休闲、生态养生”5条风情带。
光有“点”上的风景还不够,该县把美丽的风景串联起来,连线成片,不断丰富全域景观。美丽乡村全覆盖工程,使得村村有村落景区、村村有特色产业、村村有民宿经济、村村有农村淘宝。
如今,桐庐紧扣“风景桐庐、全域旅游”的主线,形成了“产业因全域旅游而更兴旺、城乡因全域旅游而更美丽、百姓因全域旅游而更富有”的全域全业全民发展格局。去年,桐庐旅游、休养、养生3个产业增加值达48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5%。
未来两年,桐庐将实现一半的乡镇、行政村建成AAA级以上村落景区,形成“潇洒桐庐,中国最美”的全域主打产品体系,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