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两学一做”中坚定初心
良好开局须倍加珍惜
抓好民生工程 促进更高质量的发展
把准当前创新发展的三大着力点
经济向好不能动摇改革决心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4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好民生工程 促进更高质量的发展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新华社记者 樊 曦

  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规模继续扩大;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84元,增长7.0%,“跑赢”GDP……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令人瞩目,反映了经济与民生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生动景象。从中可以看出,抓好民生工程,能促进更高质量的发展。

  今年年初以来,各地一系列和民生相关的重大工程纷纷开工。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达到21%,保障民生成为重点领域,教育、社会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等支出增长迅速。以就业为例,3月末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就业环境整体较好。宏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的经济增长点蕴含在民生工程之中。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以民生需求为着眼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民生与发展,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民生改善;没有民生改善,经济发展也难以持续。当下,经济发展虽然稳步向好,但也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要警惕“唯GDP”论和忽视民生投入的做法,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难题解决好了,公共服务改善了,就可以释放出更多有效需求。在民生需求中寻找发展动力,是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求进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