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书香江苏”颁奖典礼暨第十三届江苏读书节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周梅森的《人民的名义》、黄蓓佳的《童眸》等12本书,入选2017年江苏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向社会推荐的12本好书。据了解,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小说《人民的名义》也实现了热销,销量目前已经突破150万册,预计全年销量将突破200万册,提前锁定2017年最畅销图书。 (据《现代快报》)
小说《人民的名义》的畅销,应该有偶然的因素。无论我们对小说有多高的评价,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剧的热播让其具有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实,这就是一种“IP现象”,有时是小说成全了影视,有时是影视成全了小说。忽视这一点,我们的评价就是不客观的,仅仅看到这一点,那也是不全面的。
谈到当前全民阅读情况,很多人禁不住一阵摇头,但事实上,近年来全民阅读率却是稳中有升。4月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布,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相关数据较2015年均有提升。数字表明,不仅是数字化阅读,就连纸质阅读,也呈现上升趋势。
很多人都对纸质图书有情结,人们认可的阅读率也主要指纸质图书阅读。确实,相对于数字化阅读,纸质图书阅读有无法取代的优势,特别是我们向往的高质量阅读,更是离不开纸质图书。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少对一种现象的忧思和分析,而是缺少对解决问题的努力。拿纸质图书来说,我们到底为提升阅读率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承认开卷有益,认可所有的阅读都有意义,但在我们心中,阅读的更大意义,还是通过高质量作品实现的。而这里所指的主要是高质量图书。小说《人民的名义》的畅销,固然离不开电视剧播放带来的庞大流量,但与小说本身的高质量也是分不开的。仅就数量而言,当前出版市场是繁荣的,可上升到质量层面,却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当前市场上到底有多少高质量图书?如何才能让读者“遇见”更多高质量图书?
让人遗憾的是,我们实际上并不缺少高质量图书,而是很多高质量图书由于各种原因“养在深闺人未识”。提高图书质量,相关部门应该制订扶持计划,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作者、出版社更多支持,激励他们创作、出版优秀作品。
文化消费是多元的,图书市场更应该看到高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只有看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增强文化自信,才能明白《人民的名义》畅销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扶持更多的优秀作品,是一个系统工程,打通优秀作品与读者的通道,更需要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