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修武县五里源乡南庄村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2016年,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南庄村成为市人社局的精准帮扶对象。该村位于修武县北部,距云台山景区18.2公里,全村有2100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93人。
除了派出驻村工作队外,该局的27个党组织实行“一对一”帮扶27户贫困家庭,这是该局精准帮扶工作的最大特色。为了把精准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去年,该局27个党组织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制定精准扶贫措施,按照“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的要求,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财力,一年共投入资金26万元,安排19名贫困家庭人员上岗就业,帮扶村集体上项目2个,使南庄村和27户贫困户率先在修武县脱贫。一个个故事,温暖着南庄村群众的心。
故事一:贫困户侯小中一家有6口人,他本人患有慢性病,长期吃药,不能干重体力活;他的老母亲年过八旬,智力下降,视力不好;儿子和儿媳在杭州打工,小两口因没有一技之长,工作不稳定。
为了帮助侯小中一家尽早脱贫,市人社局机关第三党支部给济源市豫建大北农有限公司联系,安排他在家门口做该公司生产的猪饲料的销售代理,服务周边几个村庄。他只需提供养猪户的信息,由厂家的业务员直接上门供货,不需要他本人出资,零投入、零风险,工作自由,还可以兼顾家务,现在每月收入为基本工资2000元,另外还有提成。同时,该支部为侯小中的儿子、儿媳在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两个人每月收入4000多元。
在市人社局的真情帮扶下,侯小中所住的危房已经拆除,新房正在打地基,这个贫困家庭马上就可以有一个温暖的新家,圆他一辈子不敢想而又特别奢望的幸福梦,一家人开心不已。
故事二:贫困户卜瑞生一家有6口人,本人因患重病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全方位帮扶这个飘摇欲坠的家庭,在卜瑞生住院看病期间,该局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党支部帮他联系专家并制订治疗方案,让他享受优质就医服务。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该支部又资助他9000元钱,让他饲养鹌鹑,现在他卖鹌鹑蛋一天最高可收入200元,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故事三:贫困户王小羊老两口是双女户,曾靠种庄稼为生。以前,生活窘迫的王小羊精神萎靡不振,老担心自己身体有问题。为此,市社保局党总支帮助联系医院为王小羊进行了全面体检,经检查,王小羊身体健康。随后,该党总支又帮他在修武县万洁洗浴中心找到一份洗床单的工作,旺季一天收入200元,淡季一天收入50元。同时,该党总支利用王小羊家里院落较大的优势,投资3000元引进新品种葡萄树苗,搭起了葡萄架,既美化庭院,又可以增加收入。
故事四:贫困户王军文与聋哑母亲相依为命,靠种地谋生,收入微薄,生活十分困难。去年,该局机关第二党支部推荐王军文到修武一家公司开叉车,每月收入1800元。踏实肯干的王军文操作叉车的技术提高很快,半年后,该支部又介绍其到焦作西建材市场一家门店负责开叉车、装卸货物,月收入增加到3000元,真正实现了“一人上岗、全家脱贫”。
故事五:市社保局党总支集资2860元,帮助贫困户王永征学习驾驶技术,使其掌握一项就业生存技能。该党总支为贫困户刘小平、王小超购买两只“波尔”奶山羊,已顺利产下3只小羊羔,变“输血”救助为“造血”帮扶。
故事六:该局机关第四党支部为贫困户赵小计联系农林专家,传授科学种植技术,给他种植的树苗问诊把脉,解决病虫害难题,并多方联系树苗销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像这样的帮扶故事还有很多。在帮扶过程中,该局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将改变观念、掌握技能、推荐岗位作为帮扶的出发点,坚持“一人上岗、全家脱贫”和“输血不如造血”的原则开展工作,发挥“桥梁、沟通、参谋、服务”四大作用,及时架起一座扶贫桥、暖心桥和连心桥,利用帮扶桥输送政策、技术、资金、人才和致富信息,通过技能培训、岗位招聘等形式,为群众提供更多的致富门路,许多贫困户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为了增加南庄村集体经济实力,提高该村的公共服务能力,今年年初以来,驻村工作队再发力,在扶持南庄村整体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方面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修武县争取资金30万元,市人社局扶持10万元,建设南庄村党员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目前,该项目主体已经封顶,预计5月20日完工。建成后,将为全村群众提供一个集办事、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场所。二是为了增加南庄村集体经济收入,向省、修武县争取资金260.3万元,筹建9个冬暖式中型蔬菜大棚,可就近为贫困劳动力提供40个就业岗位,争取让南庄村在脱贫的基础上向致富道路上迈进。在市人社局的倾力帮助下,南庄村正在迈向致富的康庄大道,贫困群众的腰包会渐渐鼓起来,生活也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