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组织钙化,且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的代谢性骨病变,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身长缩短、驼背及易骨折等,多发于中老年人。然而,近些年来,骨质疏松也呈现年轻化趋势,我们一定要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
那么,骨质疏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天,《中医健康会客厅》邀请市中医院骨科主任张汉深,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
主持人:骨质疏松,这个词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然而,真正了解这种病的人并不多。张主任,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骨质疏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张汉深:众所周知,骨骼是人体最重要动态器官,它支撑身体站立、行走。不过,别看这个器官平时那么坚硬,可以支撑整个身体,它也和别的器官一样有新陈代谢,且不同人身上的骨质量也不同。骨质量好不好,除了骨骼结构以外,骨量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和骨基质含量,骨量代表骨骼健康的状况。当骨量数值比较高,意味着骨头相对坚韧;当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发生骨折。而骨量数值因为骨头本身新陈代谢发生变化,在医学界有人把它比成一个银行:每天身体制造新的骨组织,分解旧的骨组织,相当于“存钱”和“花钱”。人从出生到30岁左右,人体骨量值因为存入多于花销,一路增加达到最高峰值,“银行”越来越富有,骨骼也越来越强壮;而30岁以后,花销速度开始大于存入,骨量值开始入不敷出,之前存的骨量被透支,当人体内骨量减少到一定值,身体便开始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的质地没有那么密实了,就像干枯的树枝一样,变得脆弱易碎,轻微碰撞或摔跤就容易导致骨折等。
主持人: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为什么医学界将其称之为“无声杀手”呢?
张汉深:骨质疏松最典型的三个临床表现是腰背酸痛、腿脚抽搐、身材变矮以及骨折。骨质疏松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早期患者无症状,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丢失50%以上。骨质疏松症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是目前世界上绝经后妇女、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高的疾病之一。
据《家庭医生在线》报道,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已经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第七位,每年全世界有890万骨折病例,平均每三秒钟就有一例。中国现有约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60岁以上老年人患骨质疏松占56%,绝经妇女中发生率60%~70%。随着中国人口的日益老龄化,老年性疾病,特别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同步增长。有关研究机构预计,到2050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将激增至2亿多人,占人口的13.2%。近年来,研究表明,骨质疏松这个来无影、去无踪的“无声杀手”正在悄无声息地突破年龄纪录,向年轻化方向发展。
主持人:在全世界的健康日历上,出现了“孪生”的“世界骨质疏松日”现象,这在“世界日”或“国际日”中绝无仅有。请问张主任,您能给大家介绍这个缘由吗?
张汉深:在日历上,除了法定的节假日、纪念日以外,还有世界上为纪念或促进某一项具体工作为目的的“日子”,称之为“国际日”或“世界日”。顾名思义,“国际日”或“世界日”应该是一年中特定的某一天,谓之“日”。但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则有两个。
第一个“世界骨质疏松日”于1996年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立,从1997年开始,得到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赞助和支持,并决定将每年6月24日确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其宗旨是为那些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人民大众进行骨质疏松防治的普及和教育。
随着骨质疏松防治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参与骨质疏松防治及宣传的国家和组织逐年增长。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介入并作为联合主办人,参与骨质疏松的宣传及防治。随着全球骨质疏松防治深入人心,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英国人创立的“世界骨质疏松日”由每年6月24日改为每年10月20日。这就是第二个“世界骨质疏松日”的由来。
主持人:张主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呢?
张汉深:目前,医学界还没有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已经疏松的骨骼回复到原有状态,因此,要想骨骼不那么脆弱,就要从年轻时开始攒够“骨本”。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营养+运动+阳光+防跌倒。要多吃富含钙(牛奶、豆类等)、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适当参加户外活动;避免抽烟喝酒,慎用影响骨代谢药。骨质疏松有个特殊癖好,那就是总爱盯着女性人群。对于青春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45岁后的中老年女性,应保证每日1200毫克的钙摄入量,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若发现自己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作骨密度(BMD)检查。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能反映骨质疏松程度,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主持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上,中医有哪些优势呢?
张汉深:骨质疏松属中医学“骨痿”“骨痹”的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的盛衰与骨骼的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骨质疏松与肝、肾、脾等多个脏腑相关,以肾虚为主。肾虚精髓不充、骨失所养为其主要病机。骨质疏松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久病失治、老年衰变、用药失当引发。
治疗骨质疏松,中医是以恢复骨量、防止骨继续丢失、缓解症状为原则。根据中医学“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的理论,用补肾、填精、补髓、活血之法治疗,以达到强壮筋骨的目的。可采用膏药、中药熏洗等外治疗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