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姜 琳 何雨欣
一季度,伴随着去产能持续推进,中国经济加速“瘦身健体”,不断展现出破茧重生、迎难而上的新气质。
提质增效:去产能成效继续显现
“工业产能利用率从去年二季度逐季提高,这直接反映了去产能的成果,显示了中国经济在持续提质增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
2017年,去产能进入攻坚阶段。3月,全国两会确立了“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的年度目标。工信部等16个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将去产能重点扩大到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
重压之下,不少地区一季度已有了实质性进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较去年四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至75.8%,原煤产量下降0.3%。
受价格和市场需求影响,一季度,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有所提升,但库存量继续保持下降。
得益于去产能的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呈现新面貌。近期陆续发布的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及预报显示,大型钢厂、煤矿利润大幅攀升。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从一季度情况看,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优化,资源得以更好利用。虽然在去产能方面一些企业日子不太好过,但就是要倒逼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整个经济增长质量。
破茧重生:处置“僵尸企业”成重头
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是今年去产能中的“牛鼻子”工程。
一季度,至少已有吉林、河北、山东、浙江、广东等14个省份明确了今年清理处置“僵尸企业”的任务单,但人员安置压力大、资金筹措难等仍是面临的最大障碍。
“在经济运行复杂多变情况下,每家‘僵尸企业’情况都不同,具体实践中要做大量综合研判工作,动态科学处置。”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可将保障职工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明确为“红线”,只要在“红线”范围内,就让地方政府和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放手去处置。
攻坚克难:妥善应对新情况新挑战
从一季度展望全年,专家表示,去产能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目标落实和工作推进难度加大。
“煤炭市场供需形势改善和价格回升后,部分企业预期发生变化,去产能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产能退出企业对奖补资金的期望也更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晓林坦言,2017年退出产能中主要是现役产能,停产半停产煤矿比2016年明显减少,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尽管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但深入推进煤炭去产能的决心和信心不能有丝毫动摇。
王晓林表示,关键要科学把握去产能力度和节奏,既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企业意愿,不搞“一刀切”“推平头”,又要更加严格明确去产能标准,精准施策、定向发力,确保绝对落后产能坚决退出、相对落后产能加快退出、过剩产能引导退出,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和发展空间。
“去产能是手段不是目的,应抓住当前结构调整的关键窗口期,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去产能和促升级的关系,将去除落后产能、低效产能和推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结合起来。”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骆铁军说。
转型升级,化蛹成蝶。伴随阵痛,但也充满希望。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