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农大一老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上交手机。老师称,之前课堂上很多学生低头玩手机,此举初衷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事实证明,把手机收起来,确实能提高教学效果。
(5月9日《安徽日报》)
不可否认,手机的聊天、游戏等功能,已经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比如课堂内,老师正讲得投入,不少同学却在下面玩得不亦乐乎。手机本来不过是人的工具,然而现在,人却被手机支配,乃至上课也不能割舍。上课的时间都被手机占去,大学还能读好吗?
有学生表示,学生爱不爱听课,关键还是老师的讲课模式吸不吸引人。如果老师讲课枯燥无味,不玩手机也会打瞌睡;如果老师课上得好,即使手机在身边也会认真听课。其实,再精彩的课,恐怕也不敌玩手机的诱惑,听课终究并非听戏般有趣轻松,何况读书本来就要“苦读”。对于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大学生,没有如此刚性措施的提醒和制约,并不足以让“低头族”回归清醒和理性。
高校求学阶段本应潜心读书,如果手机成为全天候的聊天、游戏工具,只会让人心态浮躁,在学习上分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必将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人生道路带来一定的影响。
不仅如此,对于靠家长供养、基本上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没有节制地使用手机,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据一位大学新生的家长称,他儿子一个月的开销是1000元,而其中手机费就占了200元。因此,让手机的“位置”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弱化”,从而减少用于手机的开销,其实也有助于让大学生学会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
目前,我国手机拥有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手机大国,而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还将进一步渗透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因此,为了让大学生文明、规范、有节制地使用手机,回归到潜心读书的学生状态,至少在课堂,手机应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