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焦作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积极推动智慧旅游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市力推文明旅游服务上档升级
“古村+民宿”激活修武全域旅游
迎接“中国旅游日” 我市主要景区倾情惠民
我把青春献给你
许湾村的小时代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许湾村的小时代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全村453人、百余户,耕地面积315亩已流转了260亩,这样的山村咋致富?

  这是困扰博爱县许良镇许湾村人的大问题。

  有山有水却不临大路,土地匮乏无人投资。面对现状,做梦都想致富的许湾村人想了各种办法。

  该村党支部书记尚建民曾在互联网上发布这样一条招商信息:许湾村人口453人,耕地面积315亩。近两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许湾村耕地流转260亩用于花卉苗木种植。现许湾村有两层楼20间房,面积600平方米,免费提供,有意向者可来许湾村投资。

  然而,这条招商信息收效甚微。

  何不另辟蹊径?自我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博爱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许湾村看到了致富的曙光。

  许湾村人文、地理条件优越,美丽的丹河水在这里划过一道优雅的弧线,厚重的丹河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由此东行不远,是博爱“国宝”石佛滩摩崖石刻。经过岁月的洗礼,这里早已是沿太行山一带的红色根据地之一,红色文化深深地镌刻在许湾村人的记忆里。

  守着金饭碗却吃不上热乎饭,许湾村的发展一直落后于近在咫尺的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及博爱县许良镇三渡湾村。本世纪初,九渡村借焦作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发乡村旅游,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许湾村与其拥有同样的资源却鲜被触动。

  “全域旅游风吹进了山村,部分村民办起了农家乐,但接待的多是去九渡及三渡湾游玩的过路客。这时,我们就想,为啥不让客人吃、住、游、购、娱在许湾村,把许湾村当成一个旅游目的地来创建呢?这才有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定。”谈起许湾村借全域旅游发展之势开发乡村旅游的初衷,尚建民告诉记者。

  于是,一份关于打造“厚重丹河 文化许湾”乡村旅游品牌的报告很快出炉了。

  报告中列举了许湾村开发乡村旅游的优势:红色文化,许湾村是革命烈士李荫堂战斗、长眠的地方;特色招牌,近100座保存完好的石头房及10余株树龄均在300年以上的槐树,使许湾村成为博爱沿山一带最具特色的传统古村落;丹河水在此流淌不息,丹河文化厚重,值得深挖细掘;“绿”色可餐,先期发展起来的天悦谷农庄、大自然土菜馆、齐丰寨等农家乐已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260亩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可成一景。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许湾梦”的许湾村人正在撸起袖子加油干,清运垃圾,保护石头房……

  尚建民说:“许湾村发展乡村旅游刚起步,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我们诚邀社会各界来许湾村走一走,看一看,为许湾村鼓劲儿。”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