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女人多处是非多。但在解放区王褚街道东王褚村的杜青霖家,四个媳妇、一个小姑子,五个女人之间不但没有上演过妯娌、姑嫂“大战”,而且相处得胜似亲姐妹,至今大家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
近日,记者走进杜家大院,探寻这个家庭背后的故事。
见到杜家的五个女人,是在东王褚村杜氏中医门诊部,当时她们有的忙着接待病人,有的忙着看方抓药,有的忙着为病人讲解注意事项。她们就是大嫂郝青、二嫂杨引、三嫂赵景、四嫂张华、小姑杜翠萍。
“我们家之所以没有各种‘战争’,原因就在于我母亲的教导和影响。”杜翠萍说,“母亲的孝、善、勤、和,足以让我和四个嫂子学习一辈子。”
原来,早些年杜翠萍的奶奶年老病重,大小便失禁,都是母亲杨秀荣精心照料,日夜守在床前。不仅如此,杨秀荣还不计得失,悉心照顾了杜翠萍的外公、外婆、叔叔、婶婶等八位老人。在四个儿媳进门后,杨秀荣更是把她们当成亲生女儿一般,对儿媳家的事,比对自己家的事还用心。
“婆婆待我们几个就像亲闺女一样,不管哪个媳妇家里有事,她都当成自己家的事,时刻替我们着想。”郝青言辞恳切,“将心比心,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相处,更没有理由不相亲相爱。”
在这个大家庭,杨秀荣榜样的影响力无所不在,引导着几个儿媳的做人做事。
记者听杜翠萍说起一件事。2005年,她的婆婆、母亲相继生病入院。作为儿媳、女儿,杜翠萍一时间犯了难。“我们四个人还照顾不了咱妈?你放心去照顾婆婆吧。”看着几个嫂子为母亲梳头擦脸、喂水喂饭、端屎倒尿,不仅尽心尽力,而且毫无怨言,她安心地回了婆家。
在杜翠萍照顾其婆婆的一年时间里,二嫂杨引在照顾好自己两个孩子的同时,还主动接送杜翠萍六岁的儿子上下学,照顾其吃饭睡觉,尽心尽力。
2006年,在四个嫂子的建议下,杜翠萍将做完手术的婆婆带到杜家大院照顾。“本来应该由我照料婆婆的饮食起居,但嫂子们替我承担了,大嫂每天为我婆婆送上牛奶鸡蛋,二嫂帮我照顾儿子,三嫂、四嫂常陪我婆婆聊天,给她抓药煎药。”说到此,杜翠萍的眼圈红了,“这辈子有四个嫂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杜家做厨师近四年的王三梅说:“杜家几个女人怎么相处、怎么待人,这些年我都看在眼里,不管谁有事,大家都跟着忙活。她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从不红脸,整个家庭非常和睦。我在杜家干活,又自在、又安心。”
“婆婆虽然已经不在了,但她的教导我们不敢忘。家和才能万事兴,只有大家同心同德,我们家的中医才能一直往前发展,作为大嫂,我要带好头!”郝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