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将打造数百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食药监总局 通告三批次不合格乳制品
“两化七免一促进”让困难群众看起病看好病少生病
“中原文化大舞台”优秀剧目展演 今起连演六场大戏
明日有场招聘会 提供岗位1300多个
杜家大院姑嫂亲
年内第三次住院 城乡居民医保如何报销
5月9日焦作市环境质量状况
焦作日报天天读
打造标准化“六小”门店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家大院姑嫂亲
本报记者 董柏生 焦 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顾培利 作
 
   

  有人说,女人多处是非多。但在解放区王褚街道东王褚村的杜青霖家,四个媳妇、一个小姑子,五个女人之间不但没有上演过妯娌、姑嫂“大战”,而且相处得胜似亲姐妹,至今大家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

  近日,记者走进杜家大院,探寻这个家庭背后的故事。

  见到杜家的五个女人,是在东王褚村杜氏中医门诊部,当时她们有的忙着接待病人,有的忙着看方抓药,有的忙着为病人讲解注意事项。她们就是大嫂郝青、二嫂杨引、三嫂赵景、四嫂张华、小姑杜翠萍。

  “我们家之所以没有各种‘战争’,原因就在于我母亲的教导和影响。”杜翠萍说,“母亲的孝、善、勤、和,足以让我和四个嫂子学习一辈子。”

  原来,早些年杜翠萍的奶奶年老病重,大小便失禁,都是母亲杨秀荣精心照料,日夜守在床前。不仅如此,杨秀荣还不计得失,悉心照顾了杜翠萍的外公、外婆、叔叔、婶婶等八位老人。在四个儿媳进门后,杨秀荣更是把她们当成亲生女儿一般,对儿媳家的事,比对自己家的事还用心。

  “婆婆待我们几个就像亲闺女一样,不管哪个媳妇家里有事,她都当成自己家的事,时刻替我们着想。”郝青言辞恳切,“将心比心,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相处,更没有理由不相亲相爱。”

  在这个大家庭,杨秀荣榜样的影响力无所不在,引导着几个儿媳的做人做事。

  记者听杜翠萍说起一件事。2005年,她的婆婆、母亲相继生病入院。作为儿媳、女儿,杜翠萍一时间犯了难。“我们四个人还照顾不了咱妈?你放心去照顾婆婆吧。”看着几个嫂子为母亲梳头擦脸、喂水喂饭、端屎倒尿,不仅尽心尽力,而且毫无怨言,她安心地回了婆家。

  在杜翠萍照顾其婆婆的一年时间里,二嫂杨引在照顾好自己两个孩子的同时,还主动接送杜翠萍六岁的儿子上下学,照顾其吃饭睡觉,尽心尽力。

  2006年,在四个嫂子的建议下,杜翠萍将做完手术的婆婆带到杜家大院照顾。“本来应该由我照料婆婆的饮食起居,但嫂子们替我承担了,大嫂每天为我婆婆送上牛奶鸡蛋,二嫂帮我照顾儿子,三嫂、四嫂常陪我婆婆聊天,给她抓药煎药。”说到此,杜翠萍的眼圈红了,“这辈子有四个嫂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杜家做厨师近四年的王三梅说:“杜家几个女人怎么相处、怎么待人,这些年我都看在眼里,不管谁有事,大家都跟着忙活。她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从不红脸,整个家庭非常和睦。我在杜家干活,又自在、又安心。”

  “婆婆虽然已经不在了,但她的教导我们不敢忘。家和才能万事兴,只有大家同心同德,我们家的中医才能一直往前发展,作为大嫂,我要带好头!”郝青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